民意征求意见汇总:
1.对站前广场公厕进行改造,建设标准化公厕,设置无障碍厕所;
2.建议落客通道和接客点建设限时停放监控系统;
3.建议拆除广场上售票厅、候车厅、出站口之间不锈钢围隔栏杆;
4.增设售票厅门口至候车厅门口至出站口之间风雨连廊,连廊材质建议使用钢化玻璃雨棚,以便旅客取票后直接到候车厅;
5.规划建设长途客运枢纽。设置咸宁各县市区和温泉客运总站的客运班线停靠站点,方便咸宁各县市区乘客换乘。
6.高铁咸宁北站站前广场公交停车场地内应规划设计公交调度室、公交驾驶员休息室,以便于多条公交线路发班。
7.希望咸宁北公交车线路覆盖全城区。
此次方案是对咸宁高铁北站站前广场进行改造规划设计,因而对高铁北站站内的改造意见不在此次民意征求范围内。
二
方案优化
方案一
根据第一轮民意征求,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规划内容调整如下:
(1)对位于公交首末站内现状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停车场内新建标准化公厕;
(2)在落客点、接客点、停车场出入口、公交进出口、出租车上客点及广场与市政道路相接的重要节点等位置设置监控设备,同时设置交通诱导设施;
(3)拆除广场上不必要的不锈钢隔离栏,出站口位置设置风雨连廊,进站口位置设置景观性拉膜结构(遮阳设施);
(4)规划方案中建议在高铁站房西侧预留控制汽车客运枢纽用地(以相应专项规划为准),东侧预留控制停车用地;
(5)公交首末站内设置职工之家、管理用房,公交专用充电桩,设置公交站台3个,可供多条公交线路使用;
(6)靠近出租车通道建筑改造为出租车服务室,停车场内部建筑改造为待客室,打开售票口与进站口之间的通道。
方案二
根据第一轮民意征求,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规划内容调整如下:
(1)对位于公交首末站内现状公厕进行升级改造;
(2)在落客点、接客点、停车场出入口、公交进出口、出租车上客点及广场与市政道路相接的重要节点等位置设置监控设备,同时设置交通诱导设施;
(3)拆除广场上不必要的不锈钢隔离栏,进站口位置拉膜结构调整为风雨连廊,在后期施工图设计中风雨连廊将采用安全、简约、美观、耐久的方案,其外观设计将积极参考群众意见;
(4)规划方案中建议在高铁站房西侧预留控制汽车客运枢纽用地(以相应专项规划为准),东侧预留控制停车用地;
(5)公交首末站内设置职工之家、管理用房,公交专用充电桩,设置公交站台3个,可供多条公交线路使用;
(6)将现状停车场出入口调整至南侧,打开售票口与进站口之间的通道。
方案三
根据第一轮民意征求,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规划内容调整如下:
(1)对位于公交首末站内现状公厕进行升级改造;
(2)在落客点、接客点、停车场出入口、公交进出口、出租车上客点等位置设置监控设备,同时设置交通诱导设施;
(3)拆除广场上不必要的不锈钢隔离栏,风雨连廊外观设计将积极参考群众意见;
(4)建议在高铁站房西侧预留控制汽车客运枢纽用地(以相应专项规划为准),东侧预留控制停车用地;
(5)公交首末站内设置职工之家、管理用房,公交专用充电桩,设置公交站台3个,可供多条公交线路使用;
(6)将原规划方案接客驶入通道、接客驶出通道调整为与广场前市政道路相接,打开售票口与进站口之间的通道。
规划设计容量
规划设计容量计算参数取三个方案的均值,具体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公交车规划容量=(3条线路×60÷8min发车间隔)×单车满载人数40人×70%满载率=720人次/h;
出租车规划容量=[82辆候车容量+(3条车道×60÷3min单车服务时间)×补充系数2]×0.8=162辆/h;
停车场规划容量=129个泊位×每小时周转次数2=258辆/h;
交通设施规划容量(人次)=900×8h运营时间+(162+258)×10h高铁运营时间=11400人次 / 天
规划容量(11400人次 / 天)为现状发送旅客量(4200人次 / 天)的2.71倍。
三
方案设计图
方案一
(1)方案中公交、出租车、接客、落客区实现人车分离,公交、出租上客点与社会车辆分离,各功能区之间干扰最小,行人方便、安全;
(2)出站口位置设置风雨连廊,进站口位置设置景观性拉膜结构,风雨连廊、候车廊内地面施划功能区位置导向标,首末站内增设摆渡型公交线路,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为到站旅客提供良好通行环境和便捷的换乘,有效预防拉客现象;
(3)出租车候客通道扩容至82辆(为现状2.3倍),停车场扩容至129个泊位(含18个充电泊位);
(4)提升落客通道容量,由现状1条通道扩至2条通道;增设专用接客通道,上客点设置3条车道;现状公厕升级改造,停车场增设无障碍化厕所,现状建筑改造为出租车服务点、待客室;
(5)方案具有对广场植被破坏小、少拆少建、投资少、功能齐全、交通干扰相对小、工期短等优点。
方案二
(1)方案二中公交、出租车、接客、落客功能区实现人车分离,公交、出租上客点与社会车辆分离,各功能区之间干扰小,行人方便、安全;
(2)进出站口位置设置风雨连廊,利用现状挑檐将进出站连廊串起,风雨连廊、候车廊内地面施划功能区位置导向标,首末站内增设摆渡型公交线路,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为到站旅客提供良好通行环境和便捷的换乘,有效预防拉客现象;
(3)停泊位数量增至130(含23个充电桩泊位),为现状1.6倍;出租车候客通道容量为82个;
(4)提升落客通道容量,由现状1条通道扩至2条通道;增设专用接客通道,上客点设置3条车道;现状公厕升级改造;
(5)方案具有对广场植被破坏小、少拆少建、投资少、交通干扰相对小、工期短等优点。广场东侧接客驶入通道冲突点多、相互干扰、拥堵风险高,停车场车辆出入不便。
方案三
(1)方案三中公交、出租车、接客、落客区实现人车分离,公交、出租上客点与社会车辆分离,行人通行安全,与广场前市政道路相接处对市政交通干扰严重,驶入接客通道不便;
(2)出站口位置设置风雨连廊,进站口处设置景观性拉膜结构,风雨连廊、候车廊内地面施划功能区位置导向标,首末站内增设摆渡型公交线路,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为到站旅客提供良好通行环境和便捷的换乘,有效预防拉客现象;
(3)出租车候客通道扩容至82辆(为现状2.3倍),停车场扩容至129个泊位(含18个充电泊位);
(4)提升落客通道容量,增设专用接客通道,现状公厕升级改造;
(5)方案具有对广场植被破坏小、少拆少建、投资少、工期短等优点;对广场前市政道路交通影响大,驶入接客区车辆不便,出租车、社会车辆驶出节点易造成交通堵点、秩序混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