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5
嘉宾: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柱清,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余波
内容: 1月15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贺新春、惠民生、稳市场、促消费、护春运、保安全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欢迎参加咸宁市“贺新春、惠民生、稳市场、促消费、护春运、保安全”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邀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柱清先生,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余波先生就春节期间的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做简要介绍,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中新社、湖北日报咸宁分社、湖北广播电视台咸宁融媒体记者站、楚天都市报咸宁记者站、荆楚网、咸宁日报、咸宁电视台、咸宁人民广播电台、香城都市报、咸宁网。
首先,请李柱清先生对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柱清: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咸宁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作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着力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一是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11万人,其中城市低保1.6万人、农村低保8.35万人、特困人员1.05万人。2024年,我市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5.68亿元,9月份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为全市3.1万名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的一、二级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一次性补助金3120.8万元。2025年1月份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共发放资金4343.56万元。
二是做好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孤儿29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526人,2024年共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3172万元;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199.5万元。积极推进市域内儿童集中养育,市儿童福利中心已集中养育88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三是做好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2024年,我市共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9.6万人次,7273.37万元。其中,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7万人次,2808.37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3.9万人次,4392.66万元。积极推广“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加强主动服务和上门办理服务,全市主动服务率达98%以上。同时,7月开始,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月70元提高到每月100元,共补发补贴180万元。
二、着力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
一是加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制定出台了《咸宁市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细则(试行)》,对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目前,全市民政部门已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988户、刚性支出困难家庭1172户。
二是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结合全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和需求调查,组织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排查活动,充分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独居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对1.1万余名独居、失能等对象实施重点关注。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服务活动。
三是加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全市共投入资金139.3万元用于购买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发放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防溺水安全提醒短信25万余条。全市监测摸排留守儿童5826人,流动儿童7197人;完成孤儿助学项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核查734人。
三、着力推进困难群众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强化民政服务机构安全。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拆窗破网”专项行动、特殊困难老年人住所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重点关注养老机构进行暗访,督促开展问题整改,切实消除隐患。
二是强化民政服务对象安全。持续开展全面摸排,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低保对象、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民政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并按照红、黄、蓝3种风险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宣传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日常安全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三是强化冰雪灾害天气安全。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组织开展“敲门行动”,构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对特殊群体开展入户走访和电话问询,确保他们温暖过冬、安全过节。扎实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切实保障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通过多种形式设立求助渠道,做好救助物资储备和发放工作,确保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介绍完毕,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李柱清先生。下面,请余波先生介绍帮扶困难群体的就业和生活状况有关情况。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余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是本次新闻发布会人社部门的新闻发言人XXX,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人社工作、对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关注困难群体的就业和生活状况,实现帮扶救助资源统筹衔接、帮扶救助信息聚合共享、帮扶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让人社工作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众。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2025年咸宁人社部门如何在帮扶救助工作上再发力。
一是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在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主题为“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将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青年等群体作为帮扶重点,市人社局摸排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企业用工需求两张清单,通过短信、电话联系等方式向重点群体推荐匹配的工作岗位。在1-3月开展以“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系列就业招聘活动。计划于2月5日(正月初八)在市政府人民广场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大型专场招聘会。组织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县(市、区)200余家用人单位,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左右。“春风行动”活动期间计划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30场,预计服务各类用工单位3000家次,促进各类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1万人左右。拟采取领导送岗、主播荐岗、直播带岗等群众喜闻乐见、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方式,深入园区企业,拍摄招聘短视频,为企业招聘“代言”、为企业发展“赋能”。
二是稳健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照不超过实际缴费的60%予以补贴。2024年全市为2.17万名缴纳灵活就业社保的就业困难人员补贴8712万元。
三是技能提升、公益性岗位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培训补贴政策引导,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重点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4050”人员、残疾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按政策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2024年全市开展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20860人,全市人社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置6572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506万元。
四是兜牢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底线。为帮助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应对生活挑战并促进其再就业,对累计缴满失业保险12个月、且非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失业人员,按政策为其发放失业保险金,目前的发放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我们还同时在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为其缴纳医疗保险。
五是加大困难群体代缴社保费力度。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缴费档次养老保险费。其中,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别困难人员全额代缴,实行部分代缴的,应在个人履行缴费义务后再行代缴。2024年全市为5.54万名困难群体代缴保费732.16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2025年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五大行动”,明确要“抬升民生底板,发展民生事业”,作为民生工作的排头兵、攻坚者,人社部门将始终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就业工作安排部署,以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通过就业援助、就业技能培训、落实社保补贴等措施,提升困难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帮扶他们实现稳定就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心中。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余波先生。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新社记者:请问市民政局2025年在做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柱清: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2025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咸宁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咸宁实践的关键一年,全市民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精准救助。加大政策培训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持之以恒推进“人情保、关系保”整治工作,精准实施救助帮扶。规范近亲属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强化分类救助。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将专项救助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加快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三是强化服务救助。大力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促进统筹救助资源、精准对接供需、提升兜底质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拓展,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有效提升社会救助对象生活品质。
回答完毕,谢谢!
楚天都市报记者:我市在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和下一步具体措施?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余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秉承“就业扶志扶能”的理念,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一是开展提技强能行动。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就业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咸宁护工 提技强能”养老护理员培训,目前首期养老护理员高级培训班已经开班,计划全年培训2000名养老护理员,继续采取“脱产培训、集中管理、统一食宿”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免费培训、包吃包住、免费评价发证、岗位推介等“一条龙”就业帮扶服务。二是开展就业援助行动。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活动,收集岗位信息向困难人员推介。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建设,采用“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广泛收集适合援助对象的城乡社区岗位、急需紧缺岗位、灵活就业岗位,形成岗位清单。主动推送招聘会、就业岗位、培训、就业政策等信息,帮助重点群体求职、重点企业用工对接。三是开展扣门服务行动。根据不同困难群体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基本情况,了解帮扶对象的就业需求和问题。对帮扶对象进行职业技能评估,了解其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对有创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精细提供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精准强化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精诚对接孵化基地、意向企业,全力推动就业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
回答完毕,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两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