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4
嘉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粮食局局长胡江玲,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荀,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俊,咸宁城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顾兴茂,咸宁高...
内容: 3月24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咸宁供应链体系建设情况。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介绍咸宁供应链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粮食局局长胡江玲女士,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荀先生,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俊先生,咸宁城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顾兴茂先生,咸宁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付强先生。
首先,请胡江玲女士介绍咸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情况。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粮食局局长胡江玲: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咸宁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供应链体系建设是助力大财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咸宁“5+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有力支撑。2024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发改委会同各成员单位,坚持“立足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核心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供应链模式创新生产组织方式,积极搭建食品饮料、蔬菜(农特产品)、旅游民宿(文旅)、养老护理人才供应链平台,主动融入13个省级供应链平台,建设多领域多层次供应链平台体系。
一是积极搭建供应链平台,供应链建设迈出新步伐。目前各供应链平台已服务市场主体5.7万家,带动交易规模24.43亿元,撬动民间投资约39.1亿元,逐步形成“国资搭台、民企投资、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组建专班加强调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丽担任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专班主任,17家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组成专班成员,建立“周调度、月小结”的工作机制。出台方案健全体系。出台《咸宁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咸宁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咸宁市蔬菜供应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1个行动方案+8个子方案+5个县市区工作方案”的制度框架。加强政策赋能。制定了《咸宁市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十条措施》等,率先在全省开通政策直达快享线上申办功能,梳理财政类政策清单494条,通过金融供应链平台,实现市本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奖补、工业技术改造奖补等10项惠企资金申办,累计为2169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兑付政策资金2292.13万元。
二是高效促进供需匹配,供应链体系取得新进展。建优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咸宁专区,目前平台入驻企业达到5646家,全省排名第2位;撮合解决企业需求1692项,全省排名第3位。三环汽车等7个技术转化项目投资共1162万元,成为全市的“创新样本”。建强咸宁金融供应链平台,引导31家银行、担保等机构上链,上线199个金融产品,自试点以来,新增撮合贷款20.63亿元。建好咸宁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有373家企业和33667台货车入驻平台,累计交易额达4.16亿元。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咸宁农商行和银联公司建设供应链平台分账系统,平台支付费率可降至千分之三。与仓储企业开展统仓共配合作,提供仓储面积近2万平方米。整合市供销社和邮政在镇、村两级网点仓储资源,降低蔬菜运输物流成本30%左右。积极融入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累计引导我市300家企业入驻,提供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主动对接湖北文旅集团旗下省属贸易平台--湖北国贸集团,并在咸宁市注册进出口贸易公司开展业务,已完成进出口额2.5亿美元。
三是推动“双链”融合发展,竞争优势得到新提升。通过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招商引资,签约引进德国精酿啤酒生产基地、中部饮料创新孵化基地等食品饮料类项目7个,总投资额144亿元。带动项目建设,建立供应链项目库,目前已谋划项目32个,总投资116.11亿元。带动品牌建设。“嘉鱼蔬菜”已成为咸宁市区域公共品牌,“咸宁护工”被列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带动产业融合。我市4354家企业积极融入省级产业类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额10.85亿元,撮合汽车零部件合作项目5个。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以建设多领域多层次供应链平台体系为抓手,助力产业协同发展,吸引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民间投资参与经济建设,为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多贡献。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感谢胡江玲女士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广播电视台咸宁站记者:据了解,全省市州都在建设融资服务平台,与其他市州相比,咸宁建设的金融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有哪些鲜明特色和显著亮点?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荀:
咸宁作为全省金融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第一批试点城市,去年11月26日率先在全省完成第一笔省市联动的企业金融需求线上撮合业务。自试点以来,平台新增融资撮合372家企业、贷款20.63亿元。相比而言,我市金融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链链”深度融合。以市级金融供应链平台为纽带,链接省、市、县三级供应链平台,让企业金融需求“无感式”推送,银企实时线上撮合,实现需求响应、服务对接、授信履约3个100%。
第二个特点:惠企资金线上拨付。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联通各供应链平台、国库支付系统,实现惠企资金(项目)申报、审批、拨付全流程线上办理。目前已导入财政类奖补政策清单494条,2169家市场主体线上申办,兑现首批惠企资金2292.13万元。
第三个特点:实现精准化撮合。平台设置“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专区”,开发“一键需求发布”功能,先后三次向金融机构推送18406户纳税企业、104个重点投资项目两个白名单,实现企业一键式查询、线上申贷,金融机构精准化线上对接,有效提升融资撮合效率。
第四个特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平台线上撮合笔数、金额、办理时长、综合融资成本等指标纳入统计监测,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价,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改善金融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平台供需撮合、惠企政策兑现功能,力争2025年通过平台拨付惠企资金8亿元、新增融资70亿元以上,同时不断丰富平台金融要素,拓展数据增信功能,努力实现咸宁中小企业每一笔交易都有金融支持的普惠金融愿景。
楚天都市报记者:请问我市科创供应链服务体系是怎么设计谋划的?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俊:
下面我就咸宁科创供应链服务体系的设计和现阶段情况作详细阐述。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天网平台。目前是全省通用版本,我们正在与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密切对接,结合咸宁“5+4”产业定制化改版科创供应链咸宁专区。计划今年6月份,科创供应链咸宁专区将按市委市政府“5+4”产业布局分类,梳理上下游企业,做强做优相关产业,为招商引资、强链补链做好基础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将引进智能大模型技术先行建设智能装备和食品饮料产业链,借助其建设经验和效能评估后开展其他产业链的赋能建设。自开通以来,咸宁平台入驻企业达到5646家,居全省第2位,完成企业需求对接1692项,居全省第3位。
二是地网服务体系。我市按照“中心-节点-驿站”的思路,建设“1+7+N”科创供应链地网服务体系,在咸宁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组建咸宁市科技创新供应链服务中心,同时在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设立分中心,安排10人规模的专业服务团队进行建设和运营。依托咸宁高新区科创局、6个县(市、区)科经局,设立7个咸宁市科技创新供应链服务节点,每个节点配备工作人员3-5名,建立中心和驿站之间的纽带机制。第一批已认定湖北科技学院、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0家单位为咸宁市科技创新供应链服务驿站,作为我市地网体系辐射全市企业的重要“触手”,为全市发展收集科技创新信息并提供精准化供给资源匹配服务。
三是“政策网”提供支持。先后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的十条措施》和《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两份政策文件,助力科创链建设。我市政策包主要集成了科技、人才、技改等多项政策,让企业在平台“一站式”查寻政策、申报项目、申请资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
咸宁日报记者:请问咸宁城发集团供应链平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是什么?供应链平台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咸宁城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顾兴茂:
我们的发展路径主要是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整合。一方面向上游延伸,掌握资源与保障供应,采用“一核双端”架构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覆盖——通过云端中枢系统整合农特产品供应链资源,以微信小程序双端触达体系打造“农惠通云仓总后台+多元化前端应用”的立体式服务平台。首批与桂乡宁居(旅游民宿供应链平台)、咸融通(金融供应链平台)等六大区域平台实现战略级数据互联,汇聚95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起包含538个核心单品、2000余种精细化规格的农产品矩阵体系。
另一方面,向下游拓展市场与提升服务。通过推进养老服务平台、护理人才供应链平台建设及运营,融入以助餐、助洁、助医、助娱为主要服务功能模块的适老化产品业态,提供各类服务场景,带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正在打造的全省首个一站式“数智文旅”供应链平台——“桂乡宁居”,已上线民宿招商项目157个,市场主体1280个,供应链平台产品上线1332个,伴手礼产品94个。
咸宁城发集团供应链平台正在形成综合效益。一是增加就业岗位。平台的持续运营将吸引软件技术、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多领域人才。预计前期直接或间接创造超2000个岗位。二是增大财政税收。平台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相关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带动税收增长。预计平台稳定运营首个完整年度,可以为地方财政增收超500万元。三是增快流通效率。平台数字化运营的优势日益凸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更趋合理,满足群众点单式服务需求,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提升流通效率。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对城区主要社区物资配送、医养上门服务和旅居资源随时保障,推动经济社会高效发展。
香城都市报记者:请问高投集团作为市属两大国有企业之一,在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作为抓手,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咸宁高投集团财务总监付强:
主持人好!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5+4”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作要求,高投集团承担了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金融供应链平台和科创供应链平台等3个功能型平台,以及食品饮料供应链等1个产业供应链平台的建设运营工作。其中3个功能型平台为我市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公共底座服务,产业供应链平台为我市食品饮料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供应链服务。
截至目前,高投集团承办的3个供应链功能型平台及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已上线运行。其中,3个功能型平台中的供应链物流平台已入驻企业300余家,实现撮合交易额4.16亿元,金融供应链平台已入驻企业(含公司、个体工商户、涉农经营主体等)40542户、金融机构31家,上线金融产品199个,自试点以来,新增融资撮合372家企业、贷款20.63亿元。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咸宁专区已注册企业5646家,全省排名第2位,撮合完成1692条需求,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三。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已入驻企业284家,实现撮合交易额8.25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及供应链物流平台,是高投集团与省港口集团的下属公司——省供应链公司合作开发和运营的平台,两个平台分别由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作为牵头单位。省供应链公司将2个平台作为全省特色试点平台进行打造,采取B2B(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形式,主要服务食品饮料企业、经销商、物流企业、货运司机等客户群体,通过平台既能发挥为食品饮料企业进行原材料采购、经销商统仓共配的作用,又能实现市属国企服务仓储物流配送的功能。
目前高投集团正在全力推进平台建设运营各项工作,一是对接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平台线上交易结算功能的开发;二是沟通省通信管理局,积极推进EDI许可证办理;三是积极完善平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整合物流仓储及统仓共配运营服务资源,四是在市市场监管局、物流局等牵头单位的指导下,配合平台运营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平台用户及业务拓展工作。
在此,诚邀食品饮料企业、物流企业、食品经销商、货车师傅上线用链,我们将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未来,高投集团将按照“5+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际需要,打造更多的产业供应链平台,并充分发挥高投集团在传统供应链业务中所积累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配合各供应链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特征,持续为我市实体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支持、物流支持、金融支持以及研发支持,助推我市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付强先生回答。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