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4
嘉宾: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佐财,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炜光
内容: 3月24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咸宁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情况。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晚上好!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介绍咸宁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佐财先生,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炜光先生。
首先,请黄佐财先生介绍咸宁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情况情况。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佐财:
各位记者朋友:
晚上好!
今年以来,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开门红”目标,强化“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理念,坚持早谋划、早安排、快行动,抓紧抓实产业倍增、稳产增产、增长点发力、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实现“全年精彩”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力推进产业倍增行动。一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印发《咸宁市产业倍增三年行动方案》,市产业倍增工作专班印发《咸宁市“5+4”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倍增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产业倍增发展目标和9个产业的具体工作措施和发展路径。二是绘制了产业图谱。全面摸底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上下游合作企业情况,围绕“集群、链条、平台”三个关键,绘制了9个产业产业链图谱。三是开展了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部署,于3月4日下午召开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会,听取全市“5+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二、大力推进企业稳产增产。一是全力抓实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市政府出台《推动2025年规上工业一季度“开门红”若干措施》,激发企业稳产增产积极性;市经信局组建四个工作专班,深入春节期间连续生产企业走访调研,从正月初三起跟踪督导复工复产和稳产增长,推动落实落细“开门红”工作举措,有力保障148家企业连续生产。二是全力抓实中小企业成长入规。分三批次组织企业申报“小进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2家,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建立2025年拟进规目标企业培育库,筛选确定拟进规目标企业505家,入库企业远高于去年同期。三是全力抓实重点企业运行服务。建立以用电为核心的动态服务机制,掌握100家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用电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龙头企业稳增长支撑作用不减。1-2月,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
三、大力推进增长点发力。一是坚持动态摸底。建立新增点项目动态培育库,定期组织各县市区和咸宁高新区摸底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长点项目,第一批摸底入库项目136个,第二批摸底入库项目36个。二是落实包联服务。针对每个增长点项目,建立“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联络员”的包联服务机制,印制《2025年预增产值2000万元重大增长点项目包联手册》,督导制定帮扶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三是推动纾困解难。开展增长点项目困难问题问卷调查,市政府就企业反映的56个问题分专题召开座谈会议,将问题分解交办到相关部门,并跟踪掌握销号解决。
四、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全力储备技改项目。持续开展技改提能行动,已谋划投资500万元(含)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21个,并将不断更新。二是全力抢抓政策机遇。推荐146个项目争取国家“两新”政策,其中79个项目的贷款需求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筹备开展咸宁市“金融服务早春行”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银企对接等专项活动3场,帮助南玻节能等8家企业现场获得银行授信。截至目前,累计43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奋战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经信局,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和经信部门工作!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感谢黄佐财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咸宁日报记者:为顺利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今年有无出台相关政策?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佐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季度“开门红”工作,今年更是第一次就工业经济“开门红”出台了《推动2025年规上工业一季度“开门红”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主要对四类工业企业进行奖励。
第一类是连续生产企业。对规上制造业企业春节期间(1月28日-2月7日)实际生产用电用气总费用超过10万元的,按5%给予补贴,单个企业补贴不超过5万元。
第二类是稳产满产企业。对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规上制造业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奖励:(一)2025年2月份日均用电量(含企业购供电公司电量和自发用电量)达到该企业2024年度日均用电量70%以上;(二)2025年2月工业用电量增速排名前20名以内;(三)2025年2月当月用电量超过20万千瓦时。
第三类是增产扩产企业。对2025年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且同比增长2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2025年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且同比增长3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以上政策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
第四类是新投产入规企业。对于2024年四季度新投产并在2025年一季度入规的工业企业,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再给予每家1万元的奖励。
在工作成效方面,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148家连续生产企业实现了稳产增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正月十二实现全面复产,较往常元宵节后全面复工复产、在时间上有了较大的提前,为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后续,我们将通过咸宁工业微信号等途径持续加强省市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落实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
荆楚网记者:请问如何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有哪些成效?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炜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市经信局持续加大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并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市级层面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绿色转型、精神特新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为咸宁市“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筑牢产业支撑。
一是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坚持政策导向,加强对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立足当前“5+4”产业发展实际,会同县市区一起高质量谋划产业类发展项目。建立工业领域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滚动更新完善,目前储备项目146个、计划总投资近400亿元、贷款需求近200亿元。
二是积极争取贴息贷款。密切跟进研究上级政策动向,加强与省经信厅和工信部的沟通汇报、争取支持,79个入围全国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项白名单项目中,已有45个项目授信签约,授信金额20余亿元、已提取贷款10余亿元。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2024年,为48个项目争取到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超1亿元。2025年,已推荐64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争取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组织申报的项目数和投资额较往年均实现倍增。
香城都市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企业技改升级方面的案例?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炜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很多企业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手段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效率、优化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比如我们咸宁高新区的金士达医疗公司是全国医用敷料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通过10多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已有员工超过1000人,2024年产值近5亿元、增长15%。这得益于公司聚焦医用敷料生产环节,大力推进技改升级,先后投入约2000余万元,用于更新自动缝纫设备、包装自动化一体机设备、自动折叠设备和产品迭代升级等。自动缝纫设备的使用,原本需要多人协作、耗时较长的高端敷料缝纫工作,现在从取料到成品都是自动化完成,也大幅减少了人工干预,不仅生产速度加快,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不良品率降低了15%左右。包装自动化一体机的上线,从物料的自动上料、计量到精确包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包装效率提升了30%以上。自动折叠设备的优化,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降低了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损耗,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通过这些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2024年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生产成本降低了约25%,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预计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30%左右,全年产值有望达到6.5亿元。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设备、技术升级方面的投入,不断推动产品升级迭代、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也将积极为企业进一步技术改造创造条件。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咸宁工业发展的关心!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胡炜光先生回答。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