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丨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单位第十三场)

  • 时间:2025-04-29

  • 嘉宾: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山,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正毅,湖北三赢兴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

  • 内容: 4月29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单位第十三场),介绍咸宁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情况。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单位第十三场,介绍咸宁咸宁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山先生,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正毅先生,湖北三赢兴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先生,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彧先生,立邦涂料(湖北)有限公司华中区域总经理程乐明先生,湖北穿石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先生

首先,请金山先生介绍基本情况

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山:

各位媒体、观众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咸宁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咸宁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情况。

咸宁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通过“四个聚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发展动能、发展质效、发展能级、发展后劲,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全市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一是聚焦“育新”,全力提升发展动能。着力构建结构优、潜力足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科创新物种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截止目前,我们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43家高新技术企业130省级科创新物种企业11家,其中,规上高企占比达到67%、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已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隐形冠军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建成省级创新平台47,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19企校联合创新中心7、企业技术中心7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通过精心培育,我们在新材料、智能机电等领域突破了32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7项国际先进、12项国内领先、3项实现进口替代。

二是聚焦“攻关”,全力提升发展质效。着力打造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26项,精准对接207项,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近三年兑现科技奖补资金3亿,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研发,累计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1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其中,浩华生物、南玻光电等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研发项目30余项,荣获湖北省科技奖16项维格斯、智能机电研究院5家企业荣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中科华冶开发“超细微自粘性矩形漆包线成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助力公司成为苹果手机充电线最大供应商,带动产值1亿元。穿石智能研发出全球首款便携式洗车机,实现一瓶水洗一台车,该产品已进入滴滴、小米等头部企业视野,预计今年产值1.5亿元。

三是聚焦“搭台”,全力提升发展能级。成功举办第六、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和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决赛,推动三环、海威80余家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助力智能汽车转向器、复合材料螺旋桨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造效益超10亿元。引进元气森林研究院合作建设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服务初创企业中试量产和新品孵化,预计全年80个以上饮料新品在咸发布。支持三环建设汽车零部件实验室,目前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正在冲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我市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运营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引进科技型项目25其中,黑玉科学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出类器官智能设备及芯片,填补我国类器官设备市场空白;因泰莱专注高性能陶瓷激光3D打印技术研发,打破国外陶瓷增材制造设备垄断。成功创建智能机电、无机非金属材料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健康生物医药2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产业发展的集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是聚焦“引智”,全力提升发展后劲。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三年来,高新区累计人才工作投入1.5亿元,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其中国家院士专家2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7人、省重点人才计划39人、硕博人才450人、各类技能人才3000余。扎实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候鸟工程师”等专项行动,组织余名专家教授深入企业,协助解决技术难题70余项。其中,推动世丰新材料与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合作,研发出医用聚氨酯发泡材料、高性能海绵材料,相关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导南玻光电与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出分级精准受控晶相生产技术及纳米微晶玻璃离子交换熔盐配方,产品性能达到国外玻璃同等水平,为高铝二代KK6玻璃量产夯牢基础

下一步,咸宁高新区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发展重心、要素资源、政策支持、工作力量向科技创新聚焦倾斜,切实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一是坚定不移引育科技创新。围绕全市“5+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育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科技项目、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推进咸宁科创中心建设武汉大学咸宁创新研究院项目落地,吸引中科院科研团队加盟,重点引进一批遥感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科创项目。主动对接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争取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建设智能系统创新研发中心,吸引武汉高校师生围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研发等高科技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引进华中农业大学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建设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多维度、全品类的新品配方研发、中试熟化及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服务,预计每年可吸引50家以上饮料初创品牌来咸研发和生产

是坚定不移支持科技创新。坚持“创新政策、创新平台、创新氛围、创新服务”四措并举,让更多创新资源要素涌向园区,加速形成科创向心力。进一步扩大科技资金奖补范围,今年预算科技支出2.76亿元,较上年增长31%,推动实施产业集群重点研发三年行动,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大健康制造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绿色双创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孵化器。“一企一策”培育一批高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力争今年培育“科小”企业500家、高企200家、瞪羚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绿色工厂20家。充分发挥科创供应链平台作用,力争今年建成省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5亿元,切实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全市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感谢金山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咸宁日报记者食品饮料产业是咸宁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作为咸宁食品饮料产业链的重点企业,未来公司在助力咸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级饮料生产基地有哪些具体举措

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正毅:

感谢您的提问。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签约落户咸宁高新区,总投资超10亿元,占地300余亩,从建厂到投产仅用时5个月,创造了“咸宁速度”。公司核心产品有外星人电解质水、大冰茶、气泡水、自在水、酸奶等,其中2023年升级推出的“可乐味气泡水”,作为无糖健康饮料领域代表产品,上市首月即占据细分市场前列。目前,我们有5条国际领先的无菌碳酸生产线,年产能达8亿元未来,我们将充分依托咸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等资源,在产品研发和产能布局上持续发力,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元气力量。一是加大研发创新。未来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增长将超20%,发力功能性饮料、植物基础饮料等前沿领域。整合上海、天津的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整体搬迁至咸宁,与元气森林研究院、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给消费者带来元气满满的好产品。二是加快产品孵化。与咸宁高新区合作建设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满足元气森林每年超100个新品的中试需求,预计每年在咸发布新品80个以上,推动咸宁工厂实现产值倍增。三是加强区域联动。利用元气森林行业影响力和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柔性生产能力,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服务咸宁乃至全国饮料行业迭代升级,助力咸宁构建从研发、生产到品牌输出的完整产业链,加速迈向世界级饮料生产基地。

谢谢!

湖北日报咸宁分社记者湖北三赢兴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咸宁上市后备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咸宁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湖北三赢兴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

感谢您的提问。湖北三赢兴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返乡创业,发展迅速,现有员工2200,拥有手机摄像模组、生物指纹识别模组、智能汽车影像模组、5G人工智能影像模组产品线,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等应用场景都有用到。公司坚持“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为发展动力,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上实现三大融合。一是产才融合。依托“853人才工程”绑定核心人才,近两年攻克高端云台相机、全景相机、掌静脉识别12项关键技术,新增专利60余项,AI影像模组、视觉感知模组研发水平跃居行业前列,为华为、荣耀vivo等头部企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双向奔赴。二是产教融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科技学院10所高校建立“教学-实训-就业”人才输送机制高校年均向公司输送人才80名,应届生留存率60%,其中50%进入核心研发岗位,形成自主人才培养使用闭环三是产业链融合。聚焦智能汽车影像、5G人工智能影像模组等新兴赛道,带动咸宁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助力构建“光芯屏端网”产业生态。

下一步,公司将聚焦技术、产业、人才久久为功,为咸宁建成支点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强化技术壁垒三年内突破车载智能影像、AI视觉感知等20项关键技术,专利总量突破200件二是深化产业协同联合上下游产业打造智能影像生态圈,推动咸宁成为华中地区影像技术核心枢纽三是扩大人才势能未来三年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超100名,将“853人才工程”覆盖率提升至80%,助力咸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谢谢!

咸宁网记者作为咸宁本土的科技创新标杆企业,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咸宁实现高质量发展?

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彧:

感谢您的提问。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深耕高端复合材料领域20年,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累计研发投入超1.2亿元,拥有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国家军用标准2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研发团队中博士、硕士占比近60%,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等领域形成了技术领先优势。面向未来,我们将从三方面发力,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强化技术攻坚未来三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突破无人智能装备、汽车复合材料零部件及低空经济领域的高性能大丝束碳纤维应用技术,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二是深化数智转型。升级预浸料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产品供应能力。投资1亿元建设无人智能装备生产基地,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防弹装甲智能化生产线等核心工艺,打造绿色智能工厂,并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领域拓展三是构建创新生态着力建设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高校共建创新中心、技术中心,攻关特种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集聚咸宁、服务咸宁,为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海威力量。

谢谢!

香城都市报记者立邦涂料(湖北)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品牌,请问公司在科技创新和绿色智造领域有哪些关键成果?

立邦涂料(湖北)有限公司华中区域总经理程乐明:

感谢您的提问。立邦涂料(湖北)有限公司扎根咸宁高新区十年,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绿色智造为双引擎,业务涵盖建筑涂料、工业涂料、船舶涂料汽车涂料及立邦刷新服务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塑造了智能制造标杆。建成立邦中国首家工业4.0智能工厂,集成高端设备和绿色建材技术,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多项荣誉,近三年累计产值40.9亿,税收贡献1.84亿。二是实现了技术突破与转化。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其中,屋面高弹防水涂料水性瓷砖漆跨界融合技术填补市场空白,兼具环保性与功能性。三是通过了绿色品牌认证。开发出凯柏至魅V8内墙乳胶漆、至臻全效内墙乳胶漆等蓝天使认证产品,达到全球最严苛环保标准,推动行业低碳转型,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助力咸宁高新区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智造升级。推进工业4.0升级,探索AI物联网技术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发挥行业智能化标杆作用。二是加速绿色转型。研发低碳涂料产品,优化能源管理体系,落实“双碳”目标。三是打造创新氛围。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核心专利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及国际标准制定,聚焦产品耐候性提升、VOC控制等技术攻坚,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迭代。

谢谢!

咸宁广播电台记者推动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咸宁高新区作为全国绿色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湖北穿石智能电器有限公司作为咸宁低碳智能清洁领域的代表企业,在产业布局、创新求变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湖北穿石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

感谢您的提问。湖北穿石智能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低碳节水智能清洁领域,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近年来,公司在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创新求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关键技术攻关有新突破。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历时7年的研发投入,我们已经在全球申请专利超700项,打破了欧美气尘环流技术的专利壁垒,开创出具有中国新质生产力特点且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新型底层清洁技术平台,实现节能节水80%以上、PM2.5排放降低100%。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有新成效。推出全球首款模块化洗地机及洗地机器人,产品节能且健康,行业普及率仅3%,可快速替代传统设备,抢占市场。首创便携式洗车机,可以实现一瓶矿泉水即可完成洗车,普及后可实现年省水8亿吨、节电65亿度、减碳580万吨。三是市场占有量有新提升。水尘环流技术实现了清洁工具的充分融合,将开启人类家居清洁4.0时代,随着第三代洗地机项目在咸宁量产,订单量是上一代同期的4倍,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

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创新谋发展。一是建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二是引人才。在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建立智能清洁新产品研发中心和高性能检测实验室,充分发挥招才引智桥头堡作用,加快行业人才聚集。三是开新局。聚焦商用清洁、光伏清洁和幕墙清洁等新兴领域,开发新产品,逐步提升清洁装备低碳化、智能化,形成“地面-立面-高空”全场景清洁能力,让更先进的低碳的水尘环流清洁技术运用到千家万户,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咸宁科技绿色的一张新名片。

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