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老龄办:提高全市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标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夏梦琪。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咸宁市老龄办副主任黄全,和大家聊一聊提高全市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标准。黄主任,欢迎您!

  黄主任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咸宁市政府门户网与大家交流。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咸宁市老龄办,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老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20137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增加这条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黄主任:高龄津贴是老年津贴的一种,是针对高龄老年人(通常是指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的具有褒扬性质的福利项目,旨在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倡导敬老尊老的社会风气。建立高龄津贴制度,体现了保障高龄老人生活的政府责任,有利于维护高龄老人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外,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对于建立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高龄津贴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不长,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制度设计灵活原则。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显示出国家对于建立高龄津贴制度的倡导性态度,虽然规定了“八十周岁”和“低收入”两个条件,但不作为强制性任务,不影响财政状况较好的地方扩大受惠人群范围,或者实行普惠性高龄津贴。我市2013已经实行了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津贴制度,发放标准是每月30元;百岁老人每月是200元。在今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提高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的高龄津贴标准。

  建立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当前我国实行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后,一些家庭养老能力削弱,国家应当为其提供一定保障。二是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一些相关的政策。例如,建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儿的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后,国家给与每人每月80元的奖励金,直至亡故。针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养老保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特别补助制度,我省对独生子女死亡的补助标准为每月500,伤残家庭是每月400

  主持人下面请黄主任介绍下我市发放高龄补贴的情况

  黄主任2013年咸宁市委市政府将“为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纳入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在全省市州中率先以市州为单位统一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并于同年6月发放,在全省带了好头。2016年,全市享受高龄津贴老年人 40822 人,全年发放高龄津贴1516.917 万元

  2017年,咸宁市委市政府再次将“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列入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将8099岁老年人高龄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元调增到60元;百岁老人高龄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调增到300元。其中赤壁市80-89岁老人每月60元,90-99岁老人每月100元;嘉鱼县80-89岁每人每月60元,90-97岁老人每月100元,98岁以上老人每月300元。2017年全市享受高龄津贴老年人43815人,上半年全市共发放高龄补贴1624.384 万元。

  主持人:老龄办是怎样开展高龄补贴发放政策的宣传工作

  黄主任一是在请全市各级老龄办在电视台录制了"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专访,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二是通过报纸、网络等方式对"发放高龄津贴管理办法"进行宣传;三是各级共印制了宣传30000多份,分发到镇(办)、社区(村)、市直各单位。确保把高龄津贴发放工作这项惠民工程做好做实,让老年人真正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持人:听完黄主任的介绍,可以说大家对全市高龄补贴发放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老龄办在开展这项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黄主任在开展发放高龄补贴工作中,困难确实是有的,主要是1、前期部分老人没有身份证、部分老人身份证信息与户口本信息不一致;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自己申报困难的;部分老人提供银行卡账号有误的;老人记忆力不好,在银行卡取走了高龄补贴又忘记了又找老龄办要补贴等等这些;对这些高龄老人没有身份证的,各级老龄办及时与各级公安部门沟通,公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帮助高龄老人恢复了办理身份证;其它的困难,只能要求老龄办工作人员耐心答复,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主持人:高龄津贴涉及的人员多、金额大,那如何实行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呢?

  黄主任: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确保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不错一人、不漏一人,实现高龄津贴资金安全运行,我办制定了高龄津贴精细化管理制度,利用软件实行动态管理,各县市区每年对高龄津贴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市县两级老龄办每年都对高龄津贴发放进行清理核查,组织工作专班,采取听、查、访的形式,深入全市乡镇、村、社区,对高龄津贴申请、审核、发放及清理核查工作进行了督办抽查,对高龄津贴发放情况进行通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为统一规范全市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工作,切实解决高龄津贴发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老龄办特地向市政府请求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确责定规,规范我市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工作, 20166月份,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龄补贴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高龄津贴发放的管理原则、管理方式及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促进了全市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持人据我了解,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咸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请黄主任对涉及养老方面的任务作一个解读

  答:527日,咸宁市政府正式批准发布《咸宁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这是自省政府印发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后,在全省各市州中第一个以政府名义下发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性文件,规划包含四个大的方面内容:即规划产生的背景,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未来五年,咸宁市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老龄工作方针,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加强老年人民生保障和服务供给、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老龄政策制度、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关于规划的工作目标:规划在总结发展现状、分析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总目标: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鄂南强市、实现绿色崛起、打造香城泉都目标相协调,与我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相适应的现代老龄事业发展体系。实现9个分目标: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不低于9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新建和改扩建6千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床总数的30%以上;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老年宜居社区;加强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80%的县(市、区)有老年人健身活动中心,所有社区和行政村有1处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场地和器材;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老年人社会参与率稳步提升,基层老年协会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85%以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对象,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5%以上;促进老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创造老龄产业发展的有效刚性需求,科技助老龙头企业初具规模,老龄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建立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互联网+”,实现80%的街道、60%的社区接入“互联网+”云平台,为老年人建立便捷的服务通道。

  关于规划的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十项任务,每项任务落点都放在老年人的需求上,让老年人得实惠。

  一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增强老年人经济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和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老年人精准救助,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强化家庭对养老的支持功能。二是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加强老年健康管理,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三是加快为老服务创新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周到服务。推动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四是发展老年人文教体娱,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教育的服务能力和社会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五是强化老年权益保障体系,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落实老龄法律法规,推动老年权益保障提质增效,提高老年优待水平。六是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继续发挥“银龄行动”老年知识分子智力援助服务平台的作用,打造老龄工作品牌,培育和扶持基层老年协会等老年人组织,加强规范化建设。七是营造老年宜居环境,为老年人创造好的居住条件。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和家庭的无障碍改造,继续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养老机构等涉老重点场所和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管。加强老年人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普及。八是满足养老需求,加快老龄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老龄产业科技园。支持发展老年社区、老年公寓、区域性养老中心等养老地产业,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九是利用全国试点市优势,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十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夯实老龄事业发展基础。强化老年社会管理。注重老龄科学研究。

  主持人:高龄津贴的发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尊重。我们都要按照高龄津贴发放管理的相关规定,把这一好事做好,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黄主任网民朋友们,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说敬老养老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但敬老养老却不是一家之事、一时之风。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帮助老人,共同谱写敬老养老的美德华章。

  衷心希望大家关注、关心、支持并参与咸宁老龄工作,让我们共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祝福网民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祝愿咸宁市政府门户网越办越好!

  主持人:谢谢黄主任,也非常感谢网友朋友们的支持与收看,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