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2018年政府重点工作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夏梦琪。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浩陈县长,他将和大家聊一聊通山县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陈县长,欢迎您!

陈县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市政府门户网站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谨代表通山县委、县政府,衷心感谢各位网友长期以来对通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通山改革发展。

主持人:陈县长,首先请您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通山县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陈县长: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扣“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目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统领,持续深化“三抓一优”,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稳健、增势持续、增速加快,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37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4亿元,同比增长11.8%;外贸出口1.07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6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0元,同比增长9%。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是工业经济活力渐增。新建成投产工业企业11家,完成技改投资11.9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18.2%;工业增值税5747万元,同比增长3.3%;工业用电量1602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03%,工业主要支撑指标持续向好。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签约项目110个,签约合同资金284.586亿元,到位资金72.33亿元;新引进总部经济平台公司14家、备案企业1387家,完成税收1.12亿元元,占全县税收增量的85.5%。

三是项目推进氛围浓厚。全县在建项目27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36亿元。项目建设呈现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五个一批”竞相推进的浓厚氛围。

四是旅游商贸健康发展。投入资金1亿余元,全面推进了九宫山景区及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旅游环境大幅提升,元至8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41.4万人次,综合收入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1.9%。商贸流通发展平稳,新增限上企业6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6亿元。

主持人:近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是通山县脱贫摘帽之年,将接受国家省市脱贫考核验收。请陈县长简要介绍一下,通山如何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陈县长:围绕奋力实现如期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攻城拔寨的决心和气势,举县之力,聚智谋划,聚力攻坚。

一是聚集要素投入,脱贫攻坚的氛围浓厚。主要是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干部向一线下沉,构建“1+14+187”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向47个重点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选派15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脱产担任驻村工作队长,600余名工作队员脱产驻村帮扶,800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落实结对帮扶。坚持资金向一线整合,每年整合资金不少于10亿元专项投向扶贫领域,今年统筹整合精准扶贫资金11.28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9.95亿元,审核拨付5.99亿元,夯实了扶贫资金保障。坚持项目向一线布局,近5年全县实施上级帮扶项目1027个,重点推进项目864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提升了脱贫内生动力。

二是聚力重点突破,脱贫攻坚的基础扎实。重点体现为“三个着力”。着力基础改善,坚持将80%以上财力投入民生工程,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村级公路1344.3公里;维修大塘、河道17处,除险加固水库16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农村近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10千伏电力线路677.109公里、低压线路1347.258公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着力产业带动,出台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建立产业扶贫发展专项基金,落实项目资金、信贷资金、扶助资金“三对接”,鼓励贫困户入股挂靠大户实现增收脱贫,培育发展千亩以上农业种养基地达210余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5个,家庭农场45个,农业种养大户3250家,带动全县68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着力长效脱贫,结合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基础薄、抵抗风险能力弱、创业就业缺技能等现状,创新推行“双产业双保险双脱贫”的“三双”扶贫模式。双产业即制定出台双产业奖补激励机制,支持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继续挂靠发展1种以上辅助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双保险即在为农民购买常规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再为贫困户全额代购收入指数保险,确保贫困户减产不减收;双脱贫即通过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能,增强脱贫信心与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三双”模式实施以来,全县有6000余户贫困直接受益。 “三双”扶贫经验被《人民日报内参》刊发,省委书记蒋超良、省纪委书记王立山、省政府副省长万勇、童道驰等领导分别作出批示。

三是聚焦满意发力,脱贫攻坚的保障有力。关键是抓好“三个突出”:突出“虚功实做”强载体,整合项目资金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改造升级村级服务中心59个,全覆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教育活动,开通“山通水富”微信公众号,开办 “支书论坛”,大力弘扬讲党性拼奉献、讲实干拼业绩、讲规矩拼作风价值取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建促扶贫工作经验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刊载推介。突出“实事细做”抓落实,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政策要求,落实搬迁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212户、12853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26户、发放补助资金9619.75万元;落实健康扶贫,贫困人群签约服务率、健康体检服务率、慢病签约服务率均达100%,大病专项救治达99%以上,住院及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落实生态补偿扶贫,选聘生态护林员560名、村级护林防火员203人,兑现生态补偿金305万元;落实教育扶贫,累计发放“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扶贫政策性助学资金5818万元;落实兜底扶贫,城乡低保、五保持续提标扩面,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突出“细事勤做”暖民心。创新开展“三连心”活动,即:制作 “连心卡”,详细列出包保对象以及包保干部信息,详细填写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确保扶贫成效群众认可;同吃“连心饭”,结合“扶贫月”“扶贫日”,包保干部自带菜肴,与帮扶对象同做同吃“连心饭”,增进彼此感情;召开 “连心会”,以村湾为单位,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屋场夜谈,面对面宣传政策、答疑释惑,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民生问题,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省市环境整治督查行动密集展开。请问陈县长,围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通山县有哪些好做法?

陈县长:绿色是通山的底色,生态是通山的优势。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坚持源头约束、重点防治、推进整改和实施生态修复相结合,着力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着力夯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

一是严把源头关口。建立环境负面清单,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环评审批。依法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全县出动监察人员400余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00余家,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97份,清理整治规模畜禽养殖场123家,责令停产整治企业27家,依法取缔查封污染企业8家,拆除小型造纸厂3家、石灰窑1家,受理查处林业刑事案件8起、行政案件126起,没收林木11.87立方,破坏环境违法行为大幅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突出重点防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突出抓好禁烧、禁煤、禁鞭和非煤矿山整治、建筑道路扬尘整治、餐饮油烟整治等“三禁三治”,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PM10为56ug/m3,位居全省前列。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投入资金8000万元全面拆除富水水库养殖网箱4.6万口,投入4000万元新建了规划化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1000万元对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场进行改造升级,重点加强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全县地表水总体水质断面均符合3类水体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狠抓问题整改。今年以来,我县接受国家、省市环保督察7次,受理群众反映环境问题信访件30件。按照一项问题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责任单位包保、一个工作专班主抓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逐项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整改任务清单,层层明确包保责任领导、包保责任单位,倒逼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国家、省市督察交办环保信访问题全部办结,整改环境问题25个,行政处罚企业14家,停产整顿企业11家,取缔关闭和查封企业8家,约谈部门干部14人次,9个环境问题已整改到位并通过市指挥部现场验收。

四是实施生态修复。深入开展精准灭荒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引进3家造林公司、8支造林队、30余户造林专业大户,建成万亩基地1个、千亩示范基地8个,完成山桐子造林3万亩。深入开展岛屿绿化、坟山墓地绿化行动,54家县直单位包保富水湖106个岛屿完成荒山绿化5000余亩,发动群众绿化坟山墓地8250亩。今年以来,全县共完成精准灭荒造林8.1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5.1万亩的157.6%,占三年精准灭荒总任务(18.1万亩)的44.6%。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指明了前进方向。请陈县长介绍一下,咱们通山是如何谋划实施乡村振兴的呢?

陈县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20字”方针要求,着力补齐农业产业不强、农村建设不够、农民生活不富等短板。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规划把准路径方向。坚持乡村振兴与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与平安创建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39个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和5个市级试点村规划。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整合方案,整合投入资金2亿余元,支持试点镇、试点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石门、西泉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民风淳朴的示范亮点。

二是对目标主攻四个振兴。主攻产业振兴。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种养业,建成千亩以上连片农业板块基地50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46个,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乡村振兴基础持续夯实。主攻人才振兴。抢抓“三乡工程”等政策机遇,强化政策激励,2400余人回乡就业、创业,引进资金10余亿元,创办实体经济76个。同时,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休干部职工、退伍军人中选聘196名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有效改善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主攻文化振兴。新建、改扩建农村文化广场60个,改造文化礼堂180余个,申报省级特色文化示范村2个,组建农村文化活动队伍150多支,有力地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独具通山特色的乡土文化。主攻生态振兴。大力开展“三清三治”行动,推行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禁鞭”“禁麻”“禁烧”“限塑”行动,关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5处,改建排污养殖场64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清淤疏浚河塘沟渠500处,改建乡村厕所1600多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三是聚合力保障任务落地落实。成立县级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县级管总、部门配合、乡镇落实”机制,各乡镇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做到目标、任务、人员、责任“四个到位”。同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部门年终工作实绩考核,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倒逼工作落地落实。

主持人:发展迈进新时代,通山县委、县政府科学分析、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注重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始终聚焦重点发力,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稳健有序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持续。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冲刺阶段的通山,一定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跑出好成绩,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开一个好头。最后,再一次感谢陈县长作客我们视频访谈,谢谢您!

陈县长:在今天访谈节目即将结束前,我谨代表通山县委、县政府再次对市政府门户网站表示感谢。借此机会,真诚地邀请记者朋友和广大观众、网友亲临通山,共同见证通山发展变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