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众互动   >   访谈解读   >   访谈解读
咸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以香城大舞台为载体,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咸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芳

日期:2019-01-11 字号: 分享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夏梦琪。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咸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芳,和大家聊一聊《以香城大舞台为载体,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香城大舞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王局长,欢迎您!

王局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咸宁市政府门户网与大家交流。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咸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王局长,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我市“香城大舞台”这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这对我市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王局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是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申报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基本条件,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文化工作基础较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制度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综合示范带动作用。我市“香城大舞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史,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运作模式逐渐成熟,保障机制日益健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示范性、科学性、带动性、创新性等特性,使之在申报中脱颖而出。“香城大舞台”这一项目填补了我市公共文化领域国家级项目的空白,标志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也为我市更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

主持人:下面请王局长介绍下我市香城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

王局长:“香城大舞台”源自1995年的广场纳凉晚会,每年夏天举行,一年一届,之后又以“广场大家乐”、“广场周周乐”、“党员干部职工文艺汇演”多种形式延续,深受咸宁人民喜爱。2013年,我市统筹整合这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以“香城大舞台”为总命名,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成为一项贯穿全年、全民参与的文化惠民活动。

从主题上来说,这项活动秉承弘扬主旋律、反映新时代的传统主题,每年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从内容上来说,“香城大舞台”的主要形式有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朗诵、美术、书法、摄影、非遗、民俗表演等十种,其中主要品牌活动有“山水咸宁”美术作品展、“南鄂群星奖”评比活动、“香城好声音”歌手大赛、“桂乡韵·梨园情”地方戏曲艺术节等。

从文化传承上来说,香城大舞台致力于传承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借力于广场舞大赛等民众参与度高、易推广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地方文化,创作出了一批群众文艺作品,如反映桂乡文化的舞蹈《打桂花》、反映古瑶文化的舞蹈《拍打舞》、反映农耕文化的舞蹈《赶雀仔》、歌曲《栽禾鼓》等,这些作品均在省、市大型演出活动中予以展示,彰显了咸宁地方文化自信。

基于此,2017年,我们以“纪念建军90周年”“喜迎十九大 争创新业绩”等主题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2018年,我们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咸宁建市20周年”为主题,开展廉政专场晚会、社会文艺团队展演、广场舞展演、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山水咸宁美术作品展、“南鄂群星奖”舞台艺术类评比等10余项活动,讴歌改革开放以来咸宁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映咸宁人民新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主持人:“香城大舞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传承,为我们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呢?

王局长:

一、带动全民积极参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举办全市“香城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时,市直相关单位联合组成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指导,市委常委四任领导班子成员均集体登台参加《歌唱祖国》等大型群众性合唱活动,大大激发了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参与热情。2013年来,市一级共演出100多场,参演单位及社会文艺团队多达600余个,参演人数3万多人次,观众100多万人次。

香城大舞台活动组织从上至下、横纵联合,活动延伸至乡村、社区、机关、企业、军营等各个领域。每年参加“香城大舞台”活动的市直机关单位100多家家家有节目,7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镇镇有舞台,千余村村村有活动,全年共演出1500多场次。用“送文化”、“种文化”的方式把市级文化精品送进基层小活动中展演,在基层小活动中产生的优秀作品又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市级大活动中展示,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链。

二、以全民共享为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以阵地服务为主,以流动服务延伸阵地,用数字服务推进全民共享。我们运用“两微一端”等数字文化平台,将“香城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动等文化资源,推送到基层人民群众身边,有利于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实现文化惠民均等化。我们建立了文化活动预告制度,通过我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文化咸宁”,每月底发布下月活动预告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前夕,发布节日期间文化惠民活动预告。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免费发放重要活动的入场券,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利用直播平台远程输送文化大餐。2018年,第六届“香城大舞台”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部通过“云上咸宁”等数字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保证全区域和各类人群均等乐享公共文化成果。

三、推动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一方面,我们积极吸取社会资金。“香城大舞台”的经费来源以公共财政为基本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社会资金的注入,拓宽了经费渠道,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服务效能。民生银行咸宁支行、咸宁农村商业银行、湖北佳辰投资有限公司等,都曾赞助“香城大舞台”的群众广场舞比赛、庆“七一”“勤廉香城·永远跟党走”专场文艺晚会、舞龙舞狮大赛、“联投栖梦台.舞动香城”万人同跳广场舞暨世界纪录认证等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宣传了企业文化,树立了品牌形象,起到了多方共建共享共赢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导社会人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我们发动招募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活动。我市文化志愿服务十分活跃,已呈燎原之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文化志愿者3000多人,志愿服务团队100余个,我们广泛吸纳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等多种门类的文艺人才,基本建成咸宁市文化志愿服务网。举办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活动,都能从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找到专业人才和援助;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总会在台前或者幕后看到文化志愿者的身影。文化志愿者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队伍的不足,也为普通群众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共建共享。

四、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本土化。

“香城大舞台”素有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在征集作品时大力鼓励原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掘了一批民间文艺骨干和乡土文化能人,带动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实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本土化。

2011年以来,由本土人才创作的地方作品5240个,其中孕育出一批地域特色浓郁的艺术精品。女声独唱《白云深处》于2016年成功入围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决赛,《通城拍打舞》获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获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作品《赶雀仔》《打桂花》获省广场舞比赛一等奖。201567月,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播放了《水上嘉鱼》《赤壁》《山里的通城我的家》《大道通山》《漫城咸宁》等专题片,向观众展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咸宁民间文化。201812月,央视13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节目《我们的四十年》以《归去来》为题,报道了通山洪港镇江源村村民主动保护古民居的经验。这一系列的宣传报道,使咸宁特色地方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主持人:据我了解,为统筹实施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市政府印发了咸宁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香城大舞台”实施方案》,请王局长对它作一个解读。通过两年的创建将取得怎样的效果?

王局长:我们将以“香城大舞台”为核心,积极探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1+3模式”:1即香城大舞台,3即“百千万”文化队伍建设工程+文化点单配送服务工程+城乡文化联盟互动服务工程;按照“1+3”模式,探索“543”创新服务机制:即阵地服务、流动服务、“云空间”服务、点单服务、城乡一体文化联盟等五种服务方式,购买服务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四种制度机制,制度设计体系、政策指导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等三种保障体系我们将在项目创建过程中坚持创新示范、科学实践,通过建成一个示范项目,建立一批制度体系,整合一批精品文化资源,解决一批共性难题,打造一个共建共荣区域性、示范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惠民创新机制助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

届时将达到如下三个目标: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机构100%达标。加快市级“三馆一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剧场)建设,加快县级“四馆三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和剧场、剧团排练场、基层文体广场)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在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评估定级中,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100%达标。

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创造性的转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在传统的阵地服务、流动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数字服务方式创造性的转化,实行现代公共文化云服务。创建咸宁文化云,直接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湖北楚天云对接,融合本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网络,实施公共文化直播、点播、点单、场馆导航、场馆预约、日常管理等云服务。对于通城、通山、崇阳等贫困县而言,实行文化云服务,是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的最好办法和最佳途径。通过文化云服务,直接将文化送到每个人的手上,乡镇、村湾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社区居民同样的文化发展成果。

三、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通过编制出台咸宁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种实施办法、方案等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保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咸宁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间步骤和建设标准,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主持人:香城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充分体现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反映了我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我们要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要求,把这一好事做好,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全面实现创建工作目标,为湖北、为咸宁再添一块“国牌”。

王局长:网民朋友们,“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坚守文化自信,咸宁的探索和实践刚刚开始。咸宁的文化厚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厚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沃土之上,更厚植于每一位在咸宁工作生活的人民心中。文化自信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助推咸宁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衷心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关心、支持并参与咸宁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作。祝福网民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祝愿咸宁市政府门户网越办越好!

主持人:谢谢王局长,也非常感谢网友朋友们的支持与收看,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夏梦琪

附件:
  • |
咸宁发布二维码

欢迎关注“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咸宁发布”
  或“cnxn2015”关注。

欢迎关注“咸宁发布”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