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石桥入诗篇

来源:咸宁网 日期:2024-04-16 字号: 分享到:

咸宁高山、丘陵、盆地交错,沟壑、河流、湖泊密布,多样性地貌天然组合成一块奇特的宝地。面对大自然九曲回肠的地域阻隔,自古以来,咸宁人民通过搭桥,将山山水水串联成通向美好远方的通途,成就了咸宁“千桥之乡”的美誉。

刘家桥位于咸安区桂花镇的大山深处,始建于明代成化九年,架于白泉河上,独孔,拱形,垒石而成。在游人眼里,刘家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缩影。

桥上盖有廊亭,廊亭内梁雕有龙凤八卦图,青瓦盖顶。两侧桥身用青砖建起两米高的方孔花格拦护墙,墙内置有长凳。店铺与廊桥形成曲尺形,可供吃、住和购物,因这里是通山通往汉口的必经之路,刘家桥上时常热闹非凡。

远望刘家桥,古朴典雅,碧绿葱葱,几株古柳掩映,清悠悠一脉白泉反照,有道不尽的诗情画意。正如廊桥上一副对联所云:“山清水秀古道萦纡墨第,峰回路转小桥飞跨刘家”。

刘家桥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和江南园林的特色,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桥下的小河清澈见底,古老的石板桥宁静而怡人,而村民们依山而建的古老民居,更是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刘家桥村的古民居建筑是不得不去的存在。古民居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廊桥和独木桥(20世纪70年代改为石拱桥)各1座,刘姓用2座桥和石板路将4处民居及学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刘家桥村在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有“墨庄世第”之称。相传,刘家桥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的第60代后裔刘伯常迁居于此后,建筑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在当地已聚族居住4个世纪,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

古民居依山从下而上呈阶梯形建筑,其他则依山傍水而建,建筑风格大体一致,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模式。

房屋皆为两层建筑,屋内一进几层,有石凳、石沟、石天井。堂屋高大,巨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厢房相接,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俯视屋顶,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2005年,刘家桥村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刘家桥村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湖北省荆楚美丽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

走进刘家桥下新屋,打开厚实的大门,仿佛打开一页蜡黄的历史。高悬的牌匾,触摸到岁月的久远。置身其间,仿佛听到木格窗下那优美的儿歌,火炉旁边那动人的童话。阁楼上,回想一下当年深闺中的小姐在花楼上识字、绣花的闲雅和幽怨,又仿佛听见缕缕琴声在耳边飘扬。

跨过一道道高高低低的门槛,穿过一个又一个厅堂,走过那平平仄仄的石板路,犹如在历史的情境中挪步,如诗如画,如梦如醒。(朱亚平)

责任编辑:但堂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