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脑入心育新人 —— 咸宁市思政教育工作综述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19-11-09 字号: 分享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见习记者 谭宏宇 通讯员 田丽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近日,在思政选修课《温情中国》即将开课之际,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侣萍博士,在微信公众号“揽月湖畔思政说”推送这样一篇文章,讲述自己与这门课程的渊源。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今,面临着信息大爆炸、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挑战。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像微博、微信这般的即时通讯软件更是紧密镶扣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给学生们的思想行为以及人生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何将最难讲的课讲精彩,获得学生的“芳心”;如何在多元的声音中发挥好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成为我市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开辟思政教育新课堂

“听完课后,自己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收获满满,对下次课充满期待。”10月28日,湖北科技学院开展思政选修课《温情中国》首讲后,该校17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张智祥在微信朋友圈这样说。

“贫困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湖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田辉玉教授在首讲中,为同学们讲解精准扶贫的知识。《温情中国》系列课程由多个学科一线优秀老师担任主讲,将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和学生引入课堂,现身说法,可谓是此次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既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又牢牢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切中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一经推出,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湖科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刘自强说:“今天现场听了田辉玉教授的讲课,更加庆幸自己选了这门课,希望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关于湖北科技学院的故事。”

同日,在鄂南高中高二(11)班的教室,学生们正在热议这样一个问题:军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为什么舞台下方的解放军战士能够克服疲倦、沉闷的生理不适感?

有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是因为给他们开的工资高。”孩子们哄堂大笑,立刻有学生起来反驳:“工资只是激励他们克服生理局限的很小的一个因素,如果换另外一个工资高但身体上受不了的工作,他们可能坚持不下去。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我认为是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恐高、忘记了疲倦。”

经过一番交流互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这一具体议题逐渐上升为抽象的哲学命题。如此生动有趣的课堂是鄂高思政老师转变教学方式的缩影,这种“议题式”教学经常被运用到鄂南高中的思政课堂。

为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体验乡村振兴,感受改革成就”等一系列特色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把实践教学真正做“实”,形成了“探寻鄂南秋暴的历史遗迹”“生态长江的咸宁担当”“做咸职人梯精神传承人”等一批反映鄂南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学校办学历史和优秀传统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范式。 

创建师生沟通新渠道

随着手机的提示音响起,一条《温情中国第二讲回顾:嘹亮红歌,唱出那些革命歌曲背后的故事》的文章显示在微信公众号的封面上,湖科18级生物专业的学生卓风娇在文章下留言说:“通过这次的课程,让我了解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哼唱的歌曲的故事,小时候只是觉得这些歌朗朗上口便喜欢听,今天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后,在听的过程中不禁落泪,为红军们及那些为了我们国家付出的人致敬!”

卓风娇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是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研究生会为依托,建立的“揽月湖畔思政说”微信公众号,适时推送课程预告和新闻报道。揽月湖畔,一听就是个诗意的名字,用它来作为学生们思想的后花园,再合适不过。

同学们都说,微信公众号的文字温暖美好,真实感性,却又不流于说教,总是给他们带来直抵人心的力量。它不仅是学院课程的展示平台,还成为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智慧屋,架起了师生交流的桥梁。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力求以学生工作为主体,及时有效地发布资讯信息及相关活动内容。

“我们学院的平台不仅是领导用来发布信息的,还是我们展现自己所思所想的好地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龚斌安说,微信公众平台促进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线互动等,贴近学生生活,并不断挖掘、探索新的宣传方式。

近年来,我市多所高校建立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和公共微信群,随时将课程预报、课程内容、参考书目发至微信群中,并适时组织学生课堂外讨论和答疑解惑,利用新手段强化教学管理。同时,各高校集合校园网、广播台、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新媒体手段,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在线测试、互动答疑等学习活动,实现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全流程管理目标,课堂活动更加丰富,教学实效明显增强。

实现思政教育新成效

“《温情中国》思政选修课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追捧,是因为这门选修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了,使课堂更加有温度。”领衔开设本次课程的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侣萍博士认为,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思政课更加鲜活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校领导来听课,既体现出学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同时又给我压力,督促我更好地备好课、讲好课。”鄂南高中思政课教师王青兴奋地说,大家虽然压力倍增,却感到高兴和骄傲。

学生心中枯燥乏味的“低头课”,变成人见人爱的“金课堂”。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并依靠思政课程深厚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的话语表达,不断增强着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将原本为高考而学、死记硬背的考试科,变成了入脑入心、充满活力、充满信仰的好课堂。

“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鄂南高中的思政教师们,总有自己的一群铁杆粉丝。高二备课组陈艳老师是鄂南高中政治教研组的一名资深老师,讲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毕业多年的学生每每回忆起高中生活,必然对陈艳老师的政治课高度评价,大加赞赏。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只有基于情境的情境式教学、基于案例的案例式教学、基于导学案的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让思政课与生活相连接、与社会相融合、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参与思政课、爱上思政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正如鄂南高中校长袁慎彬常讲:“思政课教师,需要有一点经济学思维。教师讲的课就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企业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思政课教师也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挥我们的创造性,打造出有鄂高特色的高质量课堂,要用‘鄂高造’,让学生恋上‘思政课’。”

责任编辑:何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