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茶庵岭镇金峰村、中心坪村 革命老区致富路越走越宽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21-04-23 字号: 分享到:

2020年,位于赤壁市西南部的一条改扩建公路通车,打通了赤壁市西南部的对外通道,同时将西南部景区和陆水湖景区串联起来,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沿线区域尤其是山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上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沿线的茶庵岭镇金峰村、中心坪村是革命老区,金峰村曾是赤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村,中心坪村曾是赤壁市2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通车后,当地村民有了崭新的体验:感觉截然不同了!

红色金峰吹响发展新号角

4月13日,车行鄂南幕阜山深处,乌黑的柏油路在翠林间蜿蜒。

金峰村砣儿潭竹器厂,就落在路旁一处坡角平地上,背后是茂密的竹林。

二十余名女工正在将竹丝打捆码放整齐,几名男工正在装卸楠竹或拉丝,他们都是本村村民。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这个赤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铺到村民家门口,进山路延伸到每座山林,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村里大力发展竹器加工、基围虾养殖、光伏发电等集体经济,培育了一批养殖大户。

主路改扩通车后,搬运成本再次降低,林业经济更火热,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竹器加工厂在村里办起来后,马桃春在这里工作每月可以拿到4千多元工资。丈夫买了辆农用三轮车拖运楠竹,夫妻二人一年收入十来万元。

已经64岁的马桃春,干活非常麻利。说起家门口开了竹器加工厂,马桃春爽朗的谈笑起来,话里尽显满足,“上了年纪,出去打工都没人要的。现在在家门口打打工就能有十来万元的收入,知足呢。老板对我们又好,提供中餐。”

金峰村主要经济支柱是楠竹产业。2020年,赤壁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帮扶完成楠竹抚育1200亩,带动金峰村林民规范、科学经营现有楠竹林地增收。

除了林业,金峰村还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

境内金峰山又名金紫山,方圆二十五公里地势十分险要。

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曾诞生了著名的鄂南红二师,许多仁人志士在历次战斗中,为民族解放壮烈牺牲。

每年的清明时节,金峰山上便开满了火红的杜鹃花,朝天的喇叭形花朵似乎在告知人们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的故事,吸引着人们重走光辉的革命之路,缅怀先烈英勇事迹。

赤壁市在金峰山创办了红色教育基地,牢记这段红色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代,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

基地有9个景点,中共蒲圻中心县委旧址、苏维埃银行旧址、列宁学校旧址、红军飞虎洞、金峰烈士纪念碑、金峰烈士陵园。

2020年8月,驻村工作队争取了专项资金,进一步修缮金峰村红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

今年清明节,赤壁市各界人士前来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登顶金峰山,重走革命路,在绿水青山中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带动了本地土特产交易和促进农家乐发展。不仅为金峰村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路畅景美客自来

与金峰村邻近的中心坪村,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27年大革命时期,曾是湘鄂赣蒲圻中心县委所在地,与金峰村一同被称之为赤壁的“延安”。

“中心坪村是革命老区,基础条件落后,原来公路又窄又弯,资源出不去,大车进不来。要致富,不修路,不行!”中心坪村党支部书记皮银水说。

对外通道扩建后,中心坪村迎来新的发展。

中心坪村村委会正门前,是300亩的黄桃基地,正值挂果时节。

黄桃基地是该村整体规划中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村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延伸,与金紫山杜鹃花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引进黄桃基地,目的就是打造春季可赏花,夏季可摘果,四季可红色旅游的旅游产业链条,留住游客,带活乡村经济。”皮银水说道。

上午十时左右,还未到饭点。位于中心坪村委会旁的包谷岭,一栋二层小楼正在装修,主人孔海螺已经在厨房忙得汗流,刚刚申请拿到营业执照的“海螺农家乐”迎来开张生意。

腊肉、腊鱼、腊肠,来自自家猪圈;莴笋、芹菜、香葱,来自自家菜园。案上,孔海螺已经给客人安排好了菜。

孔海螺介绍,他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到村里来旅游,因做菜手艺好,游客被推荐到他家吃饭。客人多起来以后,他就不再外出打工,着手开起了农家乐。

中心坪村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红色苏区,更是生态山区。

该村有楠竹8000多亩。2018年,主要经济收入靠出售原竹的中心坪村转变思路,投资建成扶贫竹器加工厂,按平均每亩砍伐成年竹40根计算,全村每年可砍伐楠竹20万根,竹器加工厂每年消化18万根。按每根楠竹5-6元计算,每年可为全村竹农增加收入100万元。

目前,该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有楠竹基地、黄桃基地、养殖基地、光伏发电、竹器加工厂等主导产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借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发掘我村红色旅游资源,争取在三年内建成赤壁市乃至全省闻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对该村下一步的发展,皮银水心中已经有了谋划,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探索生态农业、种养殖业相结合,民俗民居、红色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养生发展为一体的山区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吕蓉、袁俊


责任编辑:胡少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