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洁、巷道通透,沿河游步道和绿化带景色优美,小凉亭、微花园点缀在房前屋后……深秋时节,走进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村,崭新的乡村风貌令人眼前一亮。
宝石河畔,几位村民正忙着捡拾大小相似的鹅卵石,洗刷干净后,铺设在沿河游步道边缘。56岁的村民汪南林每天一大早就过来做义务工,已连续在这帮忙大半个月了。
“本来村里打算做花坛,但我们觉得铺鹅卵石小路更好,何况自己动手又不花钱,一天能铺20来米呢!”汪南林擦着额头上的汗,笑着说。
自“共同缔造”号角吹响,汪家畈村村民一经发动,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自掏腰包,有的投工投劳,有的贡献田地……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因地制宜整塘清沟修路,建文化广场,修沿河步道,做小微景观,干得热火朝天。
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干,建好村湾,共同谋划是关键。如何集思广益?经过30余场屋场会、村湾夜话的商讨,打造村湾的思路在不断修改中逐渐明晰起来。
村民汪庆佳免费贡献田地用于村湾道路修建,并在家门口建设小凉亭等微景观;乡贤汪延林自掏腰包2万余元,在村湾内修建小花园并购买种植月季等观赏花卉;村内企业安麟源建材厂以半价方式为村集体提供吸水彩砖,村级组织义务劳工共同修建游步道,让成本在35万的游步道项目实际使用资金控制在10万元以内,探索出了村企共建的共同缔造路径。
今年来,该村共义务筹工700余个,发动乡贤筹集资金20万元,捐赠老火砖10000余块,老瓦片10000余片,共建成文化广场1个、凉亭1座、硬化道路2.2公里、刷黑道路1.5公里、新建休闲健身便道1000余米,发动党员群众编织竹篱笆1000m,建设房前屋后花坛200米,修建村湾文化墙300余米,改建脏乱差卫生死角15处,实现了村湾面貌大幅提升。
“发生巨变的,不仅是村庄的面貌,更是群众内心的主人翁意识和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汪家畈村村支书汪立果说,现在村民群众都是自发参与到环境整治与乡村建设中来的,投工投劳美化家园,都想把自己的村子建得更加美丽、建得更加漂亮,大家每天都干劲十足!(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