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大畈镇西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农增收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25-02-19 字号: 分享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畈镇西泉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零散耕地变身“田成方、渠相连”的现代化粮仓,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立春时节,西泉村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运输车、挖掘机协同作业,正忙着清运积土,工人忙着堆砌水沟,抢抓晴好天气修筑灌排沟渠。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300余亩零散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新增耕作面积超10%,昔日荒废的“巴掌田”变成“田块方正、道路贯通、旱涝保收”的丰产田。县农业农村局采用“改高填低、客土改良、设施配套”等创新举措,仅用半个月便完成核心区域整改,堡坎修筑与土壤回填同步推进,确保雨季前全面竣工交付。

西泉村村支书程书民介绍,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以后,农田地里的石头被清理,成为高标准农田的堡坎,再经过土壤回填,可耕作面积大大增加,耕作产量也将变得喜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完成后,从播种、病虫害防治、施肥、收割、烘干,都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作为通山县“藏粮于地”战略示范点,西泉村模式已在全县3个乡镇、6个试点村推广。2024年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2万吨。2025年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同步配套物联网监测系统和节水灌溉设施,打造“智慧农田”升级版。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工程,让更多“望天田”变身“科技田”“致富田”。

从肩挑背扛到机械纵横,从“碎片化”耕种到规模化经营,西泉村的蜕变印证着“耕地保护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内涵。随着新春第一犁破土,这片沃野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崭新希望。

(通讯员 王姚)

责任编辑:何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