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11336909/2022-44271
  • 文  号: 咸体发〔2022〕2号
  • 发布机构: 咸宁市体育局
  • 主题分类:体育
  • 有 效 性:有效
  •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5日
  • 名  称:咸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咸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咸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咸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号: 分享到:

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

现将《咸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体育局

2022年8月26日

咸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助力体育强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进一步推动咸宁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北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湖北体育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鄂体〔2022〕2号)和《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咸宁体育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体育部门党的建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支部1234工作法”形成品牌。围绕破解党建工作存在的理论学习“学而不实”、支部建设“建而不优”、队伍建设“建而不强”、党建引领“皮肉分离”四大难题,创建“支部1234工作法”,实现了党建工作大发力、引领党员干部思想大统一、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工作大发力。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先后对“支部1234工作法”进行宣传推介。咸宁体育部门努力实施《咸宁体育特色发展“蓝精灵”计划》,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市级连续组织开展了5届“香约温泉”迎新春系列活动、30届咸宁城区春季健步跑、“健身赶集会”、“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各县市区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体育赛事格局。体育场地设施逐渐完善,“十三五”末期,全市体育场地数量达785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3平方米,较“十二五”时期增长57%。体育社会组织逐渐完善。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达152个、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277个,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4789余人。全民健身意识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95.6万人,占比常住人口的37%,与“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长19.6%。大型体育赛事规模不断升级。主办了1届咸宁市运动会、4届咸宁马拉松、2届市级龙舟公开赛、全国老年门球赛等大型体育比赛,2018年“咸马”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关于新周期开展2019-2022年“咸宁市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咸体发〔2019〕1号),同时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咸宁市参加省级体育竞赛奖励办法》(咸体发〔2018〕6号)等文件精神,布局了田径、篮球等10个项目12个市级青少年单项训练基地。“十三五”时期,全市青少年注册运动员总人数1161人,累计授予二级运动员总人数482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市级锦标赛、足球四进校园等活动,并通过市级锦标赛选拔优秀运动员参与省级以上青少年比赛。2016年至2020年底,我市青少年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数达69金、57银、72铜。2020年我市首次组队参加全省攀岩锦标赛并获得8金2银4铜,被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予以报道。体育产业统筹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12.38亿元。咸宁市体育中心和金叶体育馆完成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借助体育场馆场地优势,打造了“健身赶集会”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助力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咸政办发〔2019〕34号)等文件,全市体育产业形成以体育用品制造、健身休闲为引领,健身培训、竞赛表演和体育场馆服务等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市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库数据共921条,其中法人单位365条,个体经营户556条。

(二)“十三五”期间咸宁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咸宁市体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体育部门人才队伍断层。“十三五”期间先后经历两轮机构改革,体育部门职能逐渐清晰,同时也面临着体育管理人才的流失,高水平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仍然缺乏。二是竞技体育基础薄弱。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人才储备不足,教练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竞技体育水平后劲不足。三是体育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本地区未能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特色的体育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欠缺,存在引得进来、留不住、落地难的问题。

(三)“十四五”时期咸宁体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1.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发展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事业寄予厚望,将体育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并对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201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7〕63号)对全省体育事业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2019年,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助力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咸政办发〔2019〕34号)对咸宁体育事业发展提出具体奋斗目标,列出了详细的实施步骤,为咸宁体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疫后湖北省补短板的机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党中央为了加快湖北省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出台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为抓好政策落地、项目落地,湖北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19号),对体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各县市区实现“一场两馆”建设目标,为推动各县市区体育场馆建设带来政策上的机遇。

3.广大人民群众对健身需求增强的机遇。近年来,人民对于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免疫力的观念更加深刻,民众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群众体育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日益高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工作,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是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全民整体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目标与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咸宁市第六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以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目标,增强人民体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咸宁体育融入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大教育发展,为建成体育强省、建设健康咸宁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建引领,统领体育事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支部1234工作法”和“两学习、一服务、四结合”工作思路为指导,走好“第一方阵”,不断提升全市体育行业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党的建设引领体育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2.坚持统筹融合,服务全局发展。围绕全面建成体育强省的目标,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努力将体育产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产业增长点。

3.坚持深化改革,深挖体育价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体育领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产业在全民健身活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的体育供给和体育消费市场。

4.坚持依法行政,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认真谋划和落实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思路和举措,不断开创体育法治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总体发展目标是:体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排位,建成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群众体育。市本级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各县市区“一场两馆”基本建成;乡镇和村(社区)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人。

青少年体育。体教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体育竞技实力显著提升,咸宁优势项目在全省位置更加稳定。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的人次数量高于“十三五”时期人才输送数量,获得省级以上竞赛的获奖数量明显超过“十三五”时期。

体育产业。产业结构更优、产业规模更大、发展环境更好、市场主体更活,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咸宁市GDP中占比达到2%以上。

咸宁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十四五”预设目标值

定量/定性

群众

体育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93%

定量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6平方米以上

定量


每万人足球场地数

1.2个

定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42%

定量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5名

定量


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

100%

定量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健全

定性


青少年

体育

湖北省青少年体育菁英培训基地

1个

定量

湖北省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

5个

定量


咸宁市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

12个

定量


2022年湖北省运动会参赛成绩

比上一届省运会前进1-2名

定量


向省级以上专业队输送运动员

2名以上

定量


体育

产业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2%

定量

龙头企业数量

5

定量


体育公园数量

2

定量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实施“体育场地升级工程”,促进体育基础设施量质的显著提升

1.完善城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弥补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按“市区一体化”方式,促进市本级场馆设施升级,按“一场两馆”的标准促进各县市区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在咸宁高新区(市民之家)旁建设咸宁市全民健身中心,包含游泳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内运动场地及配套设施,逐步满足市民室内健身需求。各县市区在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力争2025年实现“一场两馆”目标。挖掘存量用地潜力,积极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场地建设,合理利用城市公园及空置场所建设小微体育场地。新建居住小区严格落实配套体育设施,体育场地设施人均室外0.3平方米或室内0.1平方米标准,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申报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建,在城区建设一批体育综合体。支持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场馆中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力争公共体育场地建设面积在“十四五”末期达到2.6㎡/人以上,城市社区普遍建成“10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建设。

2.完善农村基础体育健身设施。紧抓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相关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相关项目。加大对体彩公益金的申报与使用力度。在县市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从补充健身器材、补充农村体育文化场地入手,建设和升级改造一批乡镇运动健身中心、中心村文体广场,从而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体育健身设施。

3.推进体育中心场馆升级改造。统筹体育设施与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在利用现有场馆的基础上,对咸宁市体育中心进行消防、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场馆功能,做好场馆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服务工作。

(二)实施“全民健身普惠工程”,促进体育健身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4.出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相关政策。按照湖北省体育局开展体育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的要求,全面开启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两级创建工作,编制《咸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相关政策文件,完善咸宁全民健身政策支撑体系。

5.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以“便民惠民”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男女老少皆宜的全民健身活动,提前谋划并做好第三届市运会相关工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各项工作,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工间操推广和展示活动;继续办好“香约温泉”系列活动、咸宁城区春季健步跑、健身赶集会、全民健身日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推动跑步、广场舞、球类、户外运动等项目的发展。彰显“全国围棋之乡”品牌,开展系列的围棋培训和赛事活动。深入挖掘咸宁本地体育文化特色,结合本地特色持续打造“一县一品”“一镇一品”,把门球、气排球、攀岩等项目打造成鄂南的特色优势项目,并争创全国门球基地。各县市区每年举办(承办)一定规模的赛事活动达12场次以上,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延伸,形成“群众天天有活动、村社区月月有赛事、乡镇年年有运动会”的局面。力争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到42%。

6.指导弱势群体开展体育运动。关心关爱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开展适合健身康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帮助残疾群体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对参加省级以上残疾人比赛的代表队或选手给予大力支持。

7.扩大国民体质监测范围。坚持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高质量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并及时公布测试结果,力争到 202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达93%以上。

(三)实施“体育赛事品牌工程”,促进咸宁体育知名度显著提升

8.打造精品体育赛事。融合“体育+旅游、文化、康养”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2个以上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众体育精品赛事。将“咸宁马拉松”打造为我市的城市名片,并争创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结合我市民俗民间特色和自然条件优势,挖掘龙舟赛、汽车集结赛、攀岩赛等具有浓厚鄂南地域特色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开展乡镇农民运动会、市直机关运动会等市级传统赛事;联合“武赤壁”品牌,大力发展武术、太极拳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积极承办省级、国家级的门球、围棋等项目赛事活动。

9.做强县域特色赛事。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地域优势与体育项目发展优势,找准重点,突出特色,提升“一地一品”全民健身赛事的品牌效应。咸安区重点打造环梓山湖自行车公开赛、中部地区围棋、象棋比赛等;嘉鱼县重点打造县级马拉松、铁人三项赛品牌等;赤壁市重点打造环陆水湖自行车公开赛、全国女子围棋甲级赛、武术散打套路赛等赛事等;通城县重点打造黄袍山自行车公开赛、气排球比赛等;崇阳县重点打造白崖山登山越野挑战赛;通山县重点打造汽车越野赛等。

(四)实施“体育社会组织壮骨工程”,促进社会力量办赛活力显著提升

10.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壮大我市体育社会组织规模,逐步构建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2025年之前成立以市级体育总会为龙头,以6个县市区体育总会为分支,单项体育社会组织为骨干和纽带,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

11.建优建强咸宁市体育行业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支部1234工作法”和“两学习、一服务、四结合”工作思路为指导,在咸宁市体育行业党委的带领下,逐步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治、更新和发展能力;鼓励自发性健身团队和站点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的健身组织,形成依托健身场地开展健身活动的发展模式。

1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将培训对象延伸至基层乡镇;加大对“三大球”传统体育项目和市民喜闻乐见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力度。每年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5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少1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少于150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少于300人,力争到2025年底,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人标准。

(五)实施“体育人才星耀工程”,促进体育竞技水平显著提升

13.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按照湖北省体育局的总体部署,抓好篮球、足球、排球项目布局,助力“三大球”全面振兴。抓好咸宁跆拳道、武术、棋类等优势项目,增强其在全省体育竞赛中的竞技实力。抓好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小球项目,田径、游泳等基础性项目,提高竞技水平。采取合作办队的方式,抓好皮艇赛艇、摔跤、柔道、举重等项目的发展。创新开展攀岩、体操等灵巧项目,力争“省队市办”,实现竞技体育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各县市区、相关学校、本地相关单位结合体育文化特色,将相关市运动队联办、合办,实现“市队县办”“市队校办”。

1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力度,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以市直中小学、体育场馆为依托,创建咸宁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市体育运动学校),并统筹发挥其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县市区少儿业余体校等创建工作力度,争创“湖北省青少年体育菁英培训基地、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示范基地、湖北省足球示范学校”,健全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输送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创建与管理工作,落实基本保障,建立分级、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15.发挥竞赛综合功能。坚持市、县两级联动,联合教育和体育部门,举办以全市单项锦标赛、未来之星“苗子杯”赛为主导,以多层次的选拔赛、邀请赛、交流赛、调赛、对抗赛等为补充的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推动办赛主体多元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单项协会承办青少年体育比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小学体育竞赛体制,在充分整合各地赛事资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并构建相互衔接的县、市两级校园体育竞赛体系。

1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青少年体育管理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活动,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特别是建设一支项目齐全、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活力充沛的教练员队伍。完善优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全面实施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制度,创造条件对优秀运动员给予奖励。联合教育部门,改革和完善咸宁市中学、高中阶段的体育特长生招考实施办法,做好高水平运动员的引进及配套政策,力争咸宁体育竞技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17.加强校园足球建设。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教练员、指导员、裁判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办好全市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鼓励和支持相关县市区(如崇阳、嘉鱼)创建足球改革示范区,相关学校创建足球示范学校,促进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实行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发展。

18.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出台咸宁市《关于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地位,明确了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构架起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体校改革、竞赛活动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造体教融合引领下推动学校“双减”工作取得成效,使得青少年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

(六)实施“体育产业跨越工程”,促进体育产业附加值显著提升

19.帮扶一批体育企业。加强体育产业的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着力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产值2%以上。

20.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将咸宁体育融入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发展,在“十三五”基础上,着力推进温泉健身休闲基地、梓山湖大健康产业园、嘉鱼环三湖连江健身带、赤壁赵李桥花亭茶溪产业园、通城黄龙山户外基地、崇阳大岭户外基地、通山九宫体育示范区、131体育军旅小镇、咸安黑山汽车营地等体育旅游基地建设。利用我市“北水南山” 自然资源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户外“三车”(自行车、摩托车、越野车)、冰雪、攀岩、航空、水上运动和汽车露营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际华园冰雪小镇、赤壁古隋阳极限运动小镇、嘉鱼县官桥运动休闲小镇、崇阳县柃蜜小镇滑翔伞基地、通山县富水河运动小镇、高山冰雪运动基地、萤火虫小镇、风池山体育健身公园等一批户外运动休闲小镇,充分发挥体育在吸引游客、提升游客参与感、获得感方面的作用,促进咸宁旅游产业发展。

21.扶持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发挥咸宁市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体育企业,吸引更多有意向的体育制造企业在咸宁建厂投产。重点扶持辉隆体育、陆郁项目、咸宁昌荣等体育用品制造业,鼓励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22.夯实体育培训业。借助体育场馆场地优势和运营团队体育专业优势,扎实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工作。充分结合中小学生“双减”实情,开展以青少年体育培训为主导,以服务成年人健身为主体,以健身赶集会活动为品牌的系列培训服务活动。发挥体育市场优势,鼓励更多社会机构参与体育技能培训,丰富体育培训项目的种类,以满足老、中、青、少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需求。通过组织开展体育赛事、体育技能比拼、健身指导、大型文体活动等,激发社会体育培训业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稳步扩大体育彩票业。强化体育彩票公益形象,拓宽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和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争取到2025年我市“十四五”期间体育彩票销量总量达到13.5亿元以上。

(七)实施“体育文化助力工程”,促进体育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24.推进体育文化大繁荣。充分发挥体育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塑造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功能,以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体育公益活动为抓手,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以爱国、奉献、团结、拼搏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

25.加强体育新闻宣传。健全体育宣传通讯员队伍,完善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提高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和门户网站等宣传媒介,加大对各县市区大型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产业等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体育工作氛围。

26.开展健康知识大普及。利用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健身赶集会等活动,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的体育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27.营造普法守法大氛围。多元化开展体育法治宣传工作,加强体育行政执法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行政执法能力,针对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加强监督执法,规范经营者行为,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部门协同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领导,将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将《咸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以及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融入各部门业务工作,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动体育发展的合力。

(二)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品质

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在社会体育组织、办赛方式、场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体育总会发展,促进体育协会规范化发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落实政府购买体育服务项目,激发市场办赛活力,提升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完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充分挖掘场馆对外开放内容,盘活场馆资源,提高场馆对外开放服务水平。

(三)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场地短板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活动经费、青少年人才培养经费、体育项目建设资金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每年体育彩票公益金按照规定比例用于群众体育。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一场两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等纳入各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补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板。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引导性资金,拓展社会资本融入,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投入。

(四)完善场地建设,提高开放使用率

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新建城乡社区同步规划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动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体育设施维护更新,提高使用效率,防止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监督评估,强化执行落实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确保“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保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到2025年,对《咸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本规划由咸宁市体育局党委、咸宁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咸宁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承担。

附件1

“十四五”期间体育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类别

所在区域

投资主体

投资概算

(万元)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

计划

1

咸宁市全民健身中心

场馆

咸宁市

高新区

咸宁市政府、咸宁市高新区管委会

30000

占地29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含游泳馆、篮球场、羽毛球场、攀岩基地等室内运动场地,其中咸宁攀岩基地计划建设总长度120m,建设竞技区和全民健身区,设有4条标准竞速赛道、4条难度赛道、7条干攀赛道、5条攀石赛道

2023年建成

2

全国(咸宁)门球基地

场馆

咸宁城区

咸宁市政府

2500

建设一批以门球场地为主的老年人健身场地设施,创建全国门球基地

2021年动工,2022年建成

3

咸宁中心升级改造

场馆

咸宁城区

咸宁市政府

2000

在咸宁市体育中心场馆原有基础上进行配套设施改造,包含场馆顶棚、跑道、草坪、灯塔、座椅、排水、消防系统。

2023年

4

咸宁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市体校)

人才

培养

咸宁城区

咸宁市政府

2000

体教融合模式与市直有关学校联合办校、办项; 恢复市体校机构(一类事业单位),初设15个编制(行政编3个、教练员编12个);3.设置运动项目8个(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加一个特色项目。

2025年建成

5

咸宁市生态

体育中心

体育

公园

咸宁城区

咸宁市城投、市文旅局、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90000

占地约500亩。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建设“一场两馆一基地一公园”,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基地、户外健身公园

2025年建成

6

咸宁际华园

冰雪世界

场馆

咸宁北高速出口附近

中建三局、

际华集团

450000

际华园项目占地510亩,一期建设冰雪世界,建筑面积3.5万平米,室内运动场地2.4万平米。规划设计两条中级滑道,长度260米,坡度13-15度,并内设滑雪区、戏雪区、服务区,年容纳顾客约45万人次.

2025年建成

7

卓尔大洲湖

运动小镇

运动

小镇

咸宁城区

北部空间

咸宁市政府、卓尔集团

350000

总占地1500亩,以足球运动核心的运动小镇,建设卓尔足球训练基地、育才国际学校、文化体育主题商业街区、生态运动社区等项目。

2025年建成

8

孝子山

体育公园

绿道

咸宁城区

城郊

咸宁市绿投公司

12300

占地190亩,利用咸宁市绿色生态资源,建设健身运动、户外探险、康养休闲的综合性户外运动主题公园。

2025年建成

9

嘉鱼县官桥

运动休闲小镇

运动

小镇

嘉鱼县

田野集团

500000

项目位于官桥镇,以建设东湖学院体育学院(本科)为引擎,主要建设“一核、二道、三基地、四中心   、五片区”,打造集体育高等教育、全民健身、高端休闲、时尚运动、综合体验、教育培训、体育旅游六大主题于一体的运动休闲小镇。

已完成了土地征用工作,2024年建成

10

嘉鱼县环三湖连江健身步道

绿道

嘉鱼县

嘉鱼县政府

15000

选址于嘉鱼县城区,占地300亩,围绕三湖连江金虾湖、梅懈湖、白湖建设长50公里、宽6米健身步道(含健走步道及骑行道),路面以彩色沥青铺设,配套建设文化宣传、指示警示标识系统、景观小品、休憩驿站、应急救援站、旅游厕所、环卫绿化等设施。

2025年建成

11

赤壁古随阳

极限运动小镇

运动

小镇

赤壁市

合锦文旅

80000

低空飞行项目、热气球、登山步道、山地车赛道、极限山地车、攀岩基地等

2021年完成所有土地流转及基础建设,2023年建成

12

赤壁市

足球公园

体育

公园

赤壁市

赤壁市政府

5000

5人制足球场8片、11人制足球场2片

2023年建成

13

通城体育公园

体育

公园

通城县

通城县政府

35000

建设“一场三馆”,即10000座体育场1座,3000座室内综合馆1座,1500座室内恒温游泳馆1座,方博乒乓球馆1座(一楼为20片乒乓球馆,二楼为羽毛球馆和网球馆),室外建设调整为多功能运动场13片,其中篮球场1片,网球场6片,5人制足球场1 片。

2024年建成

14

通城自行车

特色小镇

运动

小镇

通城县

通城县政府

110000

以塘湖、麦市、关刀三个乡镇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一条环绕幕阜山(荻田—天岳—道上)的标准公路自行车赛道(50公里),2条越野自行车赛道(各10公里)。配套建设:隽水城区至塘湖荻田的快速通道(双向4车道),选手(游客)接待酒店2座。

2025年建成

15

崇阳白崖山

滑翔伞运动营地

运动

营地

崇阳县

湖北尚禾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00

占地面积100亩,包括营地、滑翔伞设施及配套工程。

2022年建成

16

崇阳三特

水上运动中心

水上运动场地

崇阳县

崇阳三特隽水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0000

建设2000米赛道,周边设施,承办省级龙舟赛、皮划艇、赛艇项目

2022年建成

17

通山九宫山

高山训练基地

训练

基地

通山县

通山县政府

40000

为进行综合性培训,把登山探险体育项目与旅游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023年建成

18

九宫山云中湖智慧健身步道

绿道

通山县

通山县人民政府

1000

新建九宫山云中湖智慧健身步道,起点位于云中湖,终点在铜鼓包景区。

2025年建成

19

通山县萤火虫运动休闲小镇

运动小镇

通山县

湖北东林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6000

该项目位于通山县厦铺镇桥口村。占地面积:50000余亩,计划投资6000万元,投资主体为湖北东林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内容:通山县萤火虫小镇环湖马拉松赛道(42.195KM)运动项目,是集休闲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运动休闲小镇。

12022年6月-8月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究及项目概算。

2.2022年9月完成该项目的立项工作。

3.2023年动工

4.2024年5月底建成。

20

通山县

风池山智慧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

通山县

通山县人民政府

6000

新建篮球场1片、5人制足球场2片、网球场3片、乒乓球1片、儿童活动区2片;维护维修现有篮球场、健身步道。

2025年建成

21

中国南端高山冰雪运动基地

体育公园

通山县

湖北文旅集团

30000

项目选址与九宫山笔架山以南,铜鼓包以北,扩建现状九宫山滑雪场,增加运动体验功能,包括健身步道、增加山地自行车、

山地越野车、卡丁车练习场、亲子乐园,打造云中花海步道、增设滑草、空中滑车、

空中漫步、高空秋千等高山轻极限项目,新建云中湖—铜鼓包—星光公园索道,沿雪

场周边建设高山网红度假产品—星光树屋

2024年完成九宫山滑雪场扩建林地的征占,  

2025年启动健身步道、山地自行车、山地  

越野车、卡丁车练习场、亲子乐园、云中

花海步道、滑草、空中滑车、空中漫步项目建设;2025年底完成项目建设,2028年完成验收,投入运营。

22

通山县龙隐山健身运动小镇

运动小镇

通山县

湖北隐水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000

新建健身步道8公里、自行车道19公里;新建登山、徒步等山地运动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

2025年建成

23

通山富水河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运动

小镇

通山县

通山县文旅局、社会资本

10000

集中提供运动休闲产品和服务、体育文化展示,核心区周边可规划拓展区,可集中连片,作为户外运动及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

2023年建成

附件2

各县市区“一场两馆”建设计划

各县市区

已完成

正在建设

建设计划

咸安区

体育馆

体育场

新体育场

新体育馆

游泳馆

咸安区文体中心(二期)体育建设项目。占地110亩,完成区级体育“一场两馆”建设,即建设一个15000座室外带看台的田径足球场、一个3000座体育馆、一个2000座游泳馆和系列室外体育配套场地及文体中心与青龙山对接的青龙山体育公园

嘉鱼县

体育场

体育馆

游泳馆

嘉鱼县鱼岳镇室内游泳馆。占地43亩,建设内容有游泳馆、生态停车场、群众健身广场等。其中游泳馆占地15亩,含大、中、小3个泳池,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固定座位510个,移动座位500个。

赤壁市

体育场

体育馆

游泳馆

赤壁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总用地542.9亩,规划建设一座可容纳15000座次的体育场、一座可容纳5000座次的体育馆、一座可容纳1000座次的游泳馆及公园、商业性配套服务设施。

通城县

体育馆

新体育馆

体育场

游泳馆

通城县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建设“一场三馆”,即10000座体育场1座,3000座室内综合馆1座,1500座室内恒温游泳馆1座,方博乒乓球馆1座(一楼为20片乒乓球馆,二楼为羽毛球馆和网球馆),室外建设调整为多功能运动场13片,其中篮球场1片,网球场6片,5人制足球场1 片。

崇阳县

体育馆

体育场

游泳馆

崇阳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71亩。其中1、体育场地用地面积33300㎡,含400米环形跑道,1个标准足球场,观众固定看台10000人座及配套设施。2、健身中心含:标准网球、篮球场、排球、门球、羽毛球场等。3、新建游泳馆含长50米宽21米标准游泳池和25米游泳短池、综合池

通山县

体育馆

游泳馆

体育场

通山县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占地约80亩,规划建设一座可容纳带看台的体育场

名词解释

“蓝精灵”计划:是指即依托咸宁丰富生态资源发展蓝色体育产业、精品体育赛事、灵巧类体育项目。

“一场两馆”:指的是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支部1234”:1即打造理论微讲堂平台。2即瞄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3即创建了《理论微讲堂讲学制度》、《青年党员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机关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项目清单管理办法》三项制度。4即把抓党的建设与促进干部思想统一结合起来,增强了机关内部凝聚力;把抓党的建设与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结合起来,提升了各项工作执行力;把抓党的建设与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结合起来,扩大了体育事业影响力;把抓党的建设与促进干部牢记使命结合起来,提高了抗疫斗争战斗力。

“两学习、一服务、四结合”:两学习指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市委两新工委及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各项工作部署精神,学习体育行业协会章程、体育行业职业道德和体育业务知识。一服务指的是为“健康咸宁”服务。“四结合”指的是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相结合、与促进业务交流提高相结合、与繁荣群众体育生活相结合、与提升群众体育技能相结合。


责任编辑:胡慧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