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政府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市委五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产量117万吨;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确定以上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2020年低基数因素和我市潜在经济增长基础,既积极进取又为应对不确定性留出余地,兼顾当前与长远,有利于稳定信心和预期。我们将打好经济发展主动仗,全力争取更好结果,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筑牢发展基石。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更加注重有效投资,更大力度推动消费回升,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完善月调度、季考核、半年拉练、全年结账项目推进机制。谋划推进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通城药姑山中医药产业园等立市立县大项目,滚动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强力推进省、市重点督办和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加快推动赤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蒲圻电厂三期、咸宁-九江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公路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通城-修水高速公路、嘉鱼-崇阳高速公路、通山黄荆口水库、王英水库引水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不少于3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实施消费扩容升级工程,加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新消费供给力度,打造特色消费节点城市。发展“小店经济”,繁荣夜间经济,支持“直播电商”、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发展,推动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打造便民消费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工程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支持电商与邮政、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一县一策”制定市场开拓方案,大力建设咸宁外埠展示窗口。精心组织参加上海进博会、广交会、厦洽会等国家级展会。持续推进外贸“三项工程”,重点支持进出口总额亿元以上企业做大做强。深度开展与友城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继续办好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文旅、中医药、健康养老等领域特色服务贸易。
(二)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布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着力构建实施“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
加快武咸同城。建立完善武咸协同联动推进机制,高标准建设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鱼武汉融合发展区,谋划推进“武汉南大学城”建设,打造武汉功能拓展重要承载区和重大产业转移“桥头堡”。加强咸宁高新区同武汉东湖高新区深度对接,积极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打通武咸快速通道,基本建成107国道咸安绕城段,大力推动武汉-咸宁-南昌高速铁路、咸宁-黄石货运铁路、咸宁机场、市城区南外环高速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构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
突出市区引领。坚持统筹谋划、组团发展、协同建设,推动市主城区、咸安区、高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竞争力、吸引力、带动力更强的中心市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科学划定城市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主城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优化高新区发展机制,支持咸宁高新区打造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全国50强高新区;坚持市区联动,支持咸安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健康产业。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和幕阜山特色产业带建设,积极推动“两湖”片区治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支持咸安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中国桂花城核心区。支持嘉鱼县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滨江公园城市。支持赤壁市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支持通城县建设全国“回归创业示范县”、全国中药产业大县,打造建设湘鄂赣区域协作先行区。支持崇阳县打造“两山”理论实践示范样板、山区乡村振兴引领区,建设全国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基地。支持通山县打造国家新型能源之都,建设国家全域旅游强县。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质效。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
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建立培植主导产业“六个一”机制。发挥生态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中国中部康养城,全力建设中国桂花城。壮大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五百亿产业集群,引进培育更多头部企业、瞪羚企业、金种子和有终端产品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网络,支持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植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特种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支持通城县打造百亿电子线材产业。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培育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30家。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新建5G基站1000座,建设“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华中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基地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大力推动冶金、建材、机电、纺织、森工、涂附模具、电力能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节能减耗等领域应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健康、养老、育幼、文体、物流、家政、物业等服务行业品牌,支持国家苎麻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创建质量强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多式联运短板,打造华中网络货运物流总部基地,推进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工程,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建设万间农家旅舍、千间农家旅馆。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释放制度红利,蓄积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好、承接好国家、省重大改革、重大试点示范项目。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供销社综合改革。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巩固信用咸宁品牌。细化投融资模式改革,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把控好房地产供给节奏,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
加快创新步伐。建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培育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新增科创企业10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4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更多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实施南鄂英才计划、大学生引进计划,打响“南鄂杯”高创赛品牌,积极培养选拔乡土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证照分离”,深入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信用分类监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加快推动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推进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就近可办、异地可办”。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培育全省民营经济100强企业。
(五)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转换发展路径。坚持生态优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绘就具有鄂南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在构建长江生态共同体上走在前列。健全河湖库管护长效机制,强化湿地保护,推进沿江水网连通工程,幕阜山水资源配置与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试点推进大型湖泊清淤治理。实施幕阜山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加强非煤矿山、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治理。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建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探索“无废咸宁”建设试点,探索建立“禁塑”长效机制,抓实垃圾分类工作。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持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支持通城县、通山县、崇阳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实施“绿色咸宁”标准体系,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优化陆水河、斧头湖、西凉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六)坚持城乡双轮驱动,优化发展模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域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工程,抓好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工作,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实施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彩色宜居文化咸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服务管理月度综合评价机制,加快构建“数治+智治+共治”大城管模式,着力解决老百姓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等烦心事。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提效、产品提质、生态提升行动,加快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高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培植茶叶、油茶、楠竹、桂花、雷竹、蔬菜、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产业,推广“纳米农业”,打响赤壁青砖茶、通城油茶、嘉鱼蔬菜、崇阳雷竹笋、通山麻饼、咸安桂花糕等品牌。启动“擦亮小城镇”行动,推动“三乡”工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发力,积极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落户就业。主动调整完善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防止返贫监测,扎实推进产业、就业、消费扶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升市域治理水平,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财政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落实好各项民生惠民补助政策。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市城区义务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规范发展,新建市第一高级中学,办好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推进特殊教育。支持湖北科技学院新建梓山湖校区,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加快东湖学院南校区建设。全面推动健康咸宁建设,促进中医药振兴,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咸宁样板”,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妇女、老年人,提升普惠托幼养老水平。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谋划建设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加快市档案馆、文化“四馆三场两中心”、体育“一场两馆”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适时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温泉文化旅游节、国际温泉马拉松赛。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全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市县乡综治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小区业委会、村湾理事会、“一村一辅警”全覆盖,依法化解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双报到”制度,加快推广网格化管理服务“多网合一”,深入推进“一线协商”“村湾夜话”“星空夜话”。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扫黑除恶,推动“雪亮工程”升级,持续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坚持创建“双拥”模范城市。实施餐饮品质提升工程,不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做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工青妇、红十字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治理效果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我们将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化“施工图”,当好“施工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加快健全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相一致的工作考评体系。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市纪委监委的同级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增强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更好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三)加快提升专业素养。树牢“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补课充电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四)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弘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良好政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继续压减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和“三公”经费,用政府“紧日子”换老百姓“好日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公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摘自2021年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