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  源: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解读单位: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解读方式:图文方式
  • 解读类型:部门解读
  •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2日
  • 名  称:咸宁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咸宁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字号: 分享到:

日前,我市印发《咸宁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疫后重振“十大工程”。

根据《方案》,咸宁市将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173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692.1亿元。

实施“十大工程”,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瞄准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活动,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重大政策机遇,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

具体有哪些补短板强功能的项目?

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补短板措施——

县(市、区)依托现有综合医院建立传染病大楼或传染病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每个县(市)至少要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完成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重症监护病区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完善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交通补短板工程

三年交通蓝图已绘就: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14公里,赤壁港车埠港区节堤作业区综合码头基本建成,内河航运优势进一步发挥。建成一二级公路330公里,其中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100%。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522座。建成过江通道一座,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公里。全力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打造4座多式联运枢纽园区,建成3座冷链物流园。加快推进咸宁智慧铁路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谋划推进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优化区域路网布局,提升客运网整体运输效益,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水利补短板工程

围绕全市防汛抗旱、人饮方面存在的短板,动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治理崩岸25.5公里,进一步完善江防洪工程体系, 确保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30年一遇,主要湖泊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增加排涝流量45m/s,进一步增强重点易涝地区排涝能力,改善、新增和恢复溉面积20万亩,提高灌区现代化水平;新增或改善农村供水人口65.69万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能源提升工程

加强城市电网供电能力建设,提升全市电网供电水平: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新增风电装机18万千瓦、光伏装机310万千瓦;加快推进南三县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新增油气长输管道里程80千米。全市能源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能源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新基建工程

全市建成2800个5G基站,县(市、区)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5G 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跻身全省前列。加快推进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项目谋划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规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

全力争取申报第二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完成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补齐县域冷镇物流设施短板,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打造1个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物流园),6个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城市补短板工程

全市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级A排放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10%。市城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行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各县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到60%以上。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到95%以上;市城区和各县市全部具备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市城区具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市城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市城区、赤壁市城区、嘉鱼县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市城区和各县市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9公里以上。市城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各县市城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易涝点整治全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260个以上,完工180个以上。市城区、嘉鱼县、通城县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5.8平方米、15.2平方米、14.1 平方米,其他县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市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42%以上,各县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全市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

产业园区提升工程

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改造升级项目31个、科技和双创园区项目8个、生态园区项目3个、园区智慧化改造项目2个;完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园区、2个农业产业强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一批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

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放、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48万亩,每年建设16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

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

各县(市)建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收运能力延伸到农村,健全全市医疗废物和危险皮物的收集、转运、处置和利用体系。每年投入50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性着眼,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附件:

相关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