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别让情绪也染上“病毒”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20-03-11 字号: 分享到:

今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由于病毒传染危害大、传播广,人群中弥漫着各种焦虑、恐慌的氛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止是生命安全的威胁,也带来了心理上的强烈冲击。人们被倾听、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的心理状态,成了刚需。

在这种情形下,各心理援助组织应运而生。近日,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和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活动上,记者借此远程采访了清华大学三位心理学教授,请他们就公众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关心的焦点话题,作出专业、权威的讲解。

焦点一 疫情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受访嘉宾:张英俊,清华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博士、心理学博士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广,同时也是一个创伤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破坏了人的五个基本需要: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的安全感、被破坏的对周围的信任感、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还有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置身这一事件,超过80%人中会产生应激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适应性反应。”张英俊表示,疫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四个方面。

情绪问题表现最多的,是死亡焦虑。大家害怕被感染、害怕死亡,担心疫情持续时间长、食物储备不够,抢购口罩、药品等,甚至出现强迫性地洗手、强迫性地长时间刷疫情信息等。其次是愤怒情绪,这是一种朝外的攻击反应,比如对政府、对医护人员感到愤怒、对社区登记、监测体温感到愤怒等等;与此相对应的,是抑郁情绪,这是一种朝内的攻击反应,比如对自己曾经可能会导致被感染的行为感到自责,对疫情的发展和治愈感到绝望等。

认知问题方面,表现为认知过载和认知消极改变,前者如强迫性地刷疫情相关信息、记忆力下降等,后者如过多关注负性信息从而感觉这个世界很糟糕、周遭的环境充满威胁等。

行为问题,比如容易激怒,出现攻击小区保安、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还有回避某些信息和人物,甚至拒绝检查、拒绝服药等等。

生理问题,比如食欲下降、失眠、多梦、肌肉紧张酸痛、心慌气短、胸痛腹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针对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张英俊表示,首先,要学着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积极的状态。如果有需要,可以拨打心理援助公益热线,从而得到有效的倾听、理解和支持。

焦点二 怎样练就积极的心理状态

受访嘉宾:彭凯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国际积极心理学学会理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练就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功课。

一是积极的认知。比方正念、冥想、内观、太极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察觉当下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然后加以调节。

二是积极的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包括维护和发展和谐的亲情、友情、爱情,在关系中得到陪伴和安慰、稳定的互动和安全感。具体比方肢体接触、积极沟通、表达感恩等等。在居家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每天跟亲友视频聊天,可以去拥抱自己的亲人,5分钟的拥抱,可以让我们全身温暖。

三是积极的行动。彭凯平教授从身动、形动、手动、嘴动、眼动、耳鼻动、心动、行动8个方面做了诠释。身动:如运动、打扫房间、做饭等;形动:如洗澡、化妆、按摩等;手动:如写作、画画、练书法等;嘴动:如微笑、唱歌、品茶等;眼动:如欣赏花草、看老照片、读书追剧等;耳鼻动:如闻香、听音乐等;心动:如冥想、瑜伽、感恩等;行动:如做公益、辟谣等。彭凯平强调,有感染力的笑,是非常治愈的,大家可以每天照着镜子对自己微笑,一定要眼周出现皱纹,这才是真正的、有感染力的笑。

焦点三 心理援助热线能解决哪些问题

受访嘉宾: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科协全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著有《心理援助热线培训手册》《危机干预》,参加过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鲁甸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富士康危机事件干预、天津港大爆炸心理援助等。

心理援助可以增强个人内在的力量,不仅能够恢复灾后适应的正常功能,也包括提升今后应对危机的能力。那么,心理援助热线能重点解决来电者的哪些问题呢?

樊富珉介绍,具体来讲,心理援助热线能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倾听与理解。以理解的心态来倾听,并做适度回应,不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增加安全感。减少来电者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适度的情绪释放。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来电者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

释疑解惑。对来电者提出的问题给与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实际协助。协助来电者调整和接受因危机事件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协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

重建支持系统。帮助来电者与主要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危机事件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人群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联系其他服务部门。帮助重点人群联系可能得到的其他部门的服务。

樊富珉强调,危机干预是帮助对方稳定情绪,找回控制感,与心理咨询不同,不对对方的过往创伤做深入的探究。同时,每个人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危机状态也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和能力。

责任编辑:徐志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