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年投入6.5亿,带动投入20多亿,近千个示范项目落户群众家门口
让“健身去哪儿”不再是难题
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九龙洞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当地群众参与湖北省全民健身“五项五进”活动。(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供图)
2018年开始,湖北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三年来,成效如何?“十四五”期间,在我省体育强省建设推进过程中,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又将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
从暮夏到初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全省17个市州,采访调研,倾听基层声音。实践证明,在这项湖北群众体育发展史上投入资金最多、覆盖面积最广、实施难度最大的重点工程推进过程中,我省体育部门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理念方法推进群众体育发展,着力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有力缓解了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十三五”新工程实施使我省群众健身举步可就
“十三五”期间,省体育局创新实施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统筹规划布局,坚持“建”字为基、建改并举,以“新建”增总量,以“改建”激活力,以“增建”提功能,全面调动各地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健身合力,涌现出一批示范市、示范镇和示范点。
新工程项目建设规范标准,坚持“用”字为本,以“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为理念引领,弘扬健身文化,传播健身知识,运用新工程引导开展日常性群众体育活动,形成了“百千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格局,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我省乡风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拓展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空间,带动了体育消费,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
三年来,我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已遍及荆楚大地,从县市到乡村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统计,新工程三年累计投入省级体彩公益金5.6亿元,引导带动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投入20多亿元,支持建设县级体育场馆、乡镇街道社区运动健身中心、中心村文体广场等项目近千个,形成了覆盖城乡、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体系,让群众健身触手可及,举步可就。
“十四五”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国办10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使我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十四五”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愈发明确——打造更加亲民、惠民、便民、乐民的健身场所,让全民健身之光沐浴荆楚大地,温暖健康湖北。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以新工程为引领,科学编制体育场地设施全域规划,完善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审批程序,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起,省体育局全面深化新工程提档升级工作,认真落实《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要求,通过三年努力,新建和改扩建不少于100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项目,使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一场两馆”(1个标准体育场、1个不少于3000座体育馆、1个游泳馆)标准。同时大力推进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激发老旧体育场馆活力。
“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工程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贴近社区,方便可达,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需求。强化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主体责任,推动各地新建一批体育公园、足球公园、篮球公园、体育综合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乡镇(街道)运动健身中心、中心村(社区)文体广场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杨然 门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