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1专题   >   十四五规划   >   历史规划
咸宁市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日期:2021-12-01 字号: 分享到:

“十三五”是我市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落实省级战略咸宁市实施的重要时期。为加强“十三五”时期我市水产业发展的指导,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现代渔业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渔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我市水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特制定咸宁市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水产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水产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全市水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1、水产品放养面积、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6.39万吨,比2010年增加7.4万吨,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八位,五年年均增长5%以上。2015年全市水产放养面积85.5万亩,比2010年增加5.7万亩。

2、渔业产值逐年提升。2015年全市实现渔业总产值57.6亿元,占全市农业经济总产值301.15亿元的19.1%,平均年增幅1%。

3、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将水产品产业结构作为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我市渔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地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逐步形成了以“咸安有机蟹、嘉鱼叉尾鮰、赤壁小龙虾、通城棘胸蛙、崇阳冷水鱼、通山富水鳙鱼”为特色的“一县一品、一域一业”区域渔业生产格局,名特优品种和名特优养殖已经成为各地渔业主导品种和主要养殖方式,2015年全市名特优养殖面积71.6万亩,占全市放养面积的83.7%,名特优水产品产量22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0%,与2010年相比,名特优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3.5万亩、6.9万吨。

4、渔业科技推广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地水产部门扎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贯彻落实省推十大养殖模式、十大养殖技术,大力开展渔业科技进入村入户工作,渔民科学养鱼水平大为提升,渔业科技在渔业生产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实现了产量增长从依靠资源向依托科技的转变。草鱼病免疫防治、测水养鱼、益生菌培育与应用、底灌增氧、80:20池塘高效养殖技术、黄鳝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无公害鳙鱼网箱养殖技术等健康养殖技术以及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市渔业主导产区渔民广泛采用的渔业科技技术。

5、渔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市各地在大力发展名特优养殖生产的同时,也将水产加工业发展作为实现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通过招商引资、出台扶持加工业发展政策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壮大水产加工业发展规模,水产加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5年全市加工企业达到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水产品总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实际生产加工成品2.4万吨,开工利用率60%。水产品加工原材消耗量达到4万吨,加工比例达17.6%。加工产值4.64亿元,增加值2.1亿元。加工出口1500吨,创汇2500万美元。水产品加工已实现从初级鱼糜制品到精深加工的逐渐延伸。2015年全市拥有加工品牌10多个。

6、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截止2015年年底,全市建立了4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渔业病害防控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时期,全市各地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渔业生产记录、养殖用药记录、产品销售记录以及产品标签制度,建立和完善产品溯源制,确保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7、渔业资源养护力度日益加大。五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实现渔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一是全面实施养殖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二是全方位开展大水面整治。同步实施大江、大库禁渔期制度,逐步取缔过度围拦养殖和珍珠养殖行为,努力杜绝对生态环境有明显危害和影响的养殖模式和方式。三是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工作有效推进。先后成功申报了“西凉湖鳜鱼、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西凉湖市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成了西凉湖资源监测站、西凉湖东西保护站。西凉湖保护区的成功申建为我市其它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四是广泛开展渔业增殖放流。通过引导和吸纳全社会力量参与增殖放流活动,改变了过去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独包独揽的单一境况,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资源养护局面。

8、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已建立集垂钓、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380多家,休闲垂钓总水面达到7.2万亩,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创休闲渔业产值2亿元。

二、“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的优势、潜力与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1.优越的交通优势: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现辖1市1区4县(赤壁市、咸安区通城县、通山县、嘉鱼县崇阳县),9861平方公里,总人口248.5万人。咸宁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京广铁路、106、107、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区位适中,交通便捷。

2. 良好的资源环境:我市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既有山区丘陵,又有平原湖区,既有地热温泉资源,又有水库冷水资源,适合各类水生生物繁衍生息。境内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河汊、沟渠纵横交错,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有水域面积151.5万亩(含长江水域),其中可养水面99.03万亩,2015已开发利用的水面85.5万亩,占可养水面的86.33%。此外我市还有204万亩稻田可开发稻田综合种养;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水生经济动物110种(其中鱼类82种,其他28种),水生经济植物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鳡、鳜、鲌、匙吻鲟、鳗鲡、乌鳢、泥鳅、黄颡、长吻鮠、鲶、黄鳝、胭脂鱼等30多种,其中胭脂鱼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它经济动物主要有大鲵、鳖、龟类(含草龟、断板龟等)、河蟹、虾类(含细足米虾、中华小长臂虾、青虾、克氏鳌虾等)、贝类(主要种类为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及田螺)。名特优养殖品种主要有鳜鱼、黄颡鱼、鲌、黄鳝、泥鳅、龟、鳖、蟹、鲶、青虾、小龙虾等10多种。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荸荠、芦苇等。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罗非鱼、红尾鮊、虹鳟等品种,不断优化我市水生生物资源和水产品品种结构。此外,我市的斑点叉尾鮰、棘胸蛙、冷水鱼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我市发展特色水产的基础和优势。

3. 良好的宏观政策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渔业的发展。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3月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渔业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推进措施和扶持政策,为加速渔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咸宁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特色渔业发展的意见》,分别从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

4.产业优势:2015年,全市实现放养水面85.5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32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26.39万吨,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市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达12家,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同时,水产品流通日趋活跃,随着嘉鱼嘉安冷链物流建设,我市水产品流通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市休闲渔业蓬勃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渔业资源禀赋,深挖渔业文化内涵,建成休闲渔业场所380多家。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我市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为我市渔业在“十三五”时期实现渔业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发展潜力

1、产量增长潜力:一是通过拓展养殖面积可以较大提高产量。2015年,我市池塘面积33万亩,其中已改造池塘面积仅占池塘面积的50%,改造精养池塘有很大潜力。全市有稻田204万亩,适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预计可达104万亩左右,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大有可为。二是通过优化品种可以较大提高产量。目前我市还有部分养殖品种存在单产低、易发病等问题,可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替换,提高产量和品质。二是通过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水平可以提高产量。目前我市渔民养殖水平整体偏低,进而影响池塘单产产量。通过加强水产技术研发和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式可以提高广大渔民的专业素质,可以较大的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2、效益增长潜力:通过发展特色渔业、多元渔业、生态渔业,调整品种、产业等结构,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较大提高水产品质量、品牌,从而提高水产品的单位价值,预计将大幅度提高我市渔业效益。

3、加工业发展潜力:目前,我市水产品加工率较低,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可通过企业扩规模、改造升级、提升加工工艺技术和水平、提高加工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水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

4、休闲渔业发展潜力:目前,我市休闲渔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数量、规模和质量与我市旅游区位优势还不匹配,还难以满足我市人民和来咸游客的巨大需求。这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发展休闲渔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市发展休闲渔业大有可为。

(三)发展面临制约因素

1、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难以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我市渔业基建项目和大农业其他行业相比,与渔业的地位相比仍然十分不足。特别是我市精养池塘的改造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动投饵机、水质在线监测、物联网技术装备等渔业配套设施落后,不足以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加工流通服务业发展不够,产业结构不平衡。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不合理,与我省发达地区及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二是龙头企业缺乏,涉及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有待培育。三是渔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普遍实力不强、规模偏小、管理不够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渔业支撑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苗种体系建设落后。我市苗种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亲本退化、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缺乏突破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现代渔业发展。二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推广队伍,市、县、乡三级推广体系不完善,基层推广队伍人员编制和待遇有待解决。三是科技成果的到户率和应用率不高,创新成果偏少,发展现代渔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够。

(四)主要任务

1、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效供给。 

2、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在稳步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确保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渔业扶持政策,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

3、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划定禁限养和适养区域,全面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推进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构建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农村渔区社会和谐发展。继续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水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提高渔民组织化水平,提高渔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渔业法制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为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充分发挥渔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四、“十三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规范整治湖库养殖行为,积极推进水域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实施科技兴渔、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严格规范养殖,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强化基地建设,加强“三大安全”监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促进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实施科教与人才兴渔战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转移机制和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有效集成和广泛应用,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速体制机制创新,灵活、高效运用市场合理配置渔业资源,激发渔业从业者的创造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渔业产业化,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用现代渔业理念,统筹城乡渔业布局、生产力分布与渔农民生产生活一体化,统筹渔业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养殖捕捞结构、养殖品种结构,统筹渔业的域发展,统筹生态渔业、质量渔业、高效渔业的关系,促进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

坚持民生优先原则。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是渔业发展生命线、关乎国计民生的理念。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奠定安全基础,以强化生产过程监管措施形成安全屏障,以市场监督、检测检疫构建安全保证,以优质安全水产品保障有效供给;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平安渔业”以及和谐渔区;帮助低收入渔民创业就业、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三)工作目标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品突破27万吨,放养水面稳定在85.5万亩左右,精养鱼池达到38万亩,稻田综合种养达到50万亩;渔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渔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力争将我市打造全省现代特色渔业示范区和全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四)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根据我市地域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和水产品生产情况,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布局结构优化、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划定禁限和适养区,稳步推进现代渔业的加工物流区、观光休闲渔业区建设,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禁养区

功能定位:着重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禁止一切水产养殖行为,提倡人放天养模式,恢复湖泊水库自我调节功能和生态系统功能。

主要区域:包括斧头湖、西凉湖在内的全市39个重点湖泊(见附表1)及咸安区南川水库,嘉鱼县三湖连江水库,赤壁市陆水水库,通山县石门塘水库、四斗朱水库、望江岭、富水水库,崇阳县青山水库,通城县百丈潭、云溪水库等10座饮水水源地水库(见附表2)。

禁养措施:1、限期拆除湖区库区围网、围栏。2、禁止禁言区域一切水产养殖行为。3、积极开展水域生态修复行动。4、加大渔业执法力度,打击违规违法捕捞行为。

2、限养区

功能定位:兼顾水域环境保护和渔业养殖发展,限制水产养殖品种、限定养殖规模、限定养殖方式、限制养殖行为,通过推广水产健康技术,发展绿色生态养殖。

主要区域:除全市39个重点湖泊以及10个饮水水源地水库外的湖泊水库、塘堰。

工作措施:督促渔民做好生产“三限”即:限养殖品种、限定养殖方式、限定养殖行为。限品种:以投放净水鱼类为主,如:鲢、鳙等,并确保净水鱼类在鱼类投放中的比例不得低于60%,适当投放鲫、鳊、鲂鱼、鳜鱼等鱼类,严格控制草食性鱼类如草鱼的投放比例。限养殖规模:按照湖泊、水库容量按照限定养殖规模,每亩投放不得超过100斤/亩。限制养殖行为:限养区内要禁投肥、限投饵。禁投肥:限养区内的湖泊水库一律禁止投肥行为,提倡使用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调制剂。限投饵:提倡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禁止超出生产实际,过量投喂饵料。

3、适养区

功能定位: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养殖区域为适养区。重点发挥该区域在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促进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 

主要区域:嘉鱼县、赤壁平原精养池塘,咸安区丘陵池塘养殖区和通山、通城、崇阳山地池塘养殖区

工作措施:一是抓好平原湖区渔业基本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板块基地建设,推行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常规品种单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大力发展以河蟹、黄颡鱼、黑尾鲌为主导的名特优养殖,突出非常规品种的优势,合理调整平原湖区养殖品种结构。利用平原湖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建成一批以名特优产品养殖基地和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为龙头的水产企业,采取绿色和可追溯的生产方式,强化水产品质量检测和防疫检疫等“三站合一”的质检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农业部NY5051--2001水质标准,持续提升渔业品牌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加速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节水、节地的设施渔业,普及推广先进的渔机渔具和加工机械,开辟加工新工艺、新领域,注重资源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抓好丘陵池塘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现有池塘的“三改一建” ,提高养殖单产;抓好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为龙头的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建设。三是抓好山地池塘基础设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发展具有山区域特色的生态渔业。

4、加工物流区

功能定位:在渔业重点生产区域,通过对水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推荐以及冷链物流等形式提升水产品经济附加值。

主要区域:咸安、嘉鱼、赤壁

工作措施:一是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民资投资水产品加工行业,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向加工企业延伸,扶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具有规模优势的水产品加工重点项目,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延伸水产品加工产业链,着力扶持、培育湖北嘉安食品有限公司、咸安区菁春生物有限公司等渔业加工企业。二是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国家级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做大做强嘉鱼鱼圆、通山"通富"鳙鱼、赤壁"龚嫂"鱼糕、"三国小乔"风味鱼和"芙蓉"小龙虾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三是推进水产品交易和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在水产品主产区或集散地,建设、完善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流通方式。重点抓好咸宁市水产批发市场、赤壁芙蓉小龙虾专业交易市场和嘉安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争取在建成嘉安冷链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在赤壁、咸安两地各新增一家冷链物流中心。

5、观光休闲渔业区

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各地旅游资源优势和各地特色品种资源建设现代渔业功能拓展区。大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体验、观赏渔业、展示教育等文化多元化的休闲渔业,着力培育发展都市型休闲渔业和休闲渔业示范区。通过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功能,保护传承和发展渔文化,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渔民增收。

发展区域:全市各县市区

工作措施:充分拓展现有渔业设施设备的功能,发展集观光、休闲垂钓、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特色、示范带动”的要求,顺应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体验、观赏渔业、展示教育等文化多元化的休闲渔业,着力培育发展都市型休闲渔业和休闲渔业示范区。通过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功能,保护传承和发展渔文化,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渔民增收。力争到十三五时期,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农家餐饮、园艺观赏、旅游购物、生态养殖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

五、“十三五”渔业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围绕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保护资源环境两条主线,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水产养殖业,推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水产加工物流业,开拓多功能的休闲观赏渔业,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渔业新格局。

(一)主攻方向

1、提升拓展水产养殖业。按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水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发展设施渔业,积极发展洁水渔业,引导发展稻田养鱼,推行规模经营、标准生产和品牌营销,提高养殖设施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推进养殖证和种苗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规范调整捕捞业。按照设施先进、生产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要求,推进渔船标准化和节能降耗改造,加强渔船法定检验与修造质量监管;规范渔具渔法,优化捕捞作业方式,严格渔船渔民准入管理,控制捕捞强度;巩固完善休渔制度,强化执法管理,推进捕捞业转型升级。

3、优化提升水产加工物流业。按照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技术应用,发展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水产加工物流区建设,培育互联网+等新型多元的水产交易平台,构建现代化水产加工物流体系。

4、积极发展休闲观赏渔业。按照多元化、精品化、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渔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观赏渔业和山区生态型休闲渔业。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建设,推进观赏鱼产业一体化,培育精品休闲渔业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全面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按照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增殖的要求,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加强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强化水域环境监测,加大资源管理力度,构建以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等为主要内容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

(二)重点任务

1、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秋冬农业开发为契机,加快高标准鱼塘改造,完善水质处理、渔业机械、进排水设施等配套,大力发展在线水质监测、远程在线监控、自动化饵料投喂系统等现代渔业技术。以加快建设标准渔港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渔船避风、监管、锚泊和补给等条件,提升渔港防灾减灾能力。以发展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支持冷链系统、水产品信息系统开发和水产加工物流集聚区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2、加强资源养护与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增殖放流,开展资源基础调查与水域划型,完善增殖放流技术,建立增殖苗种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效果监测与评价体系;科学规划与建设增殖放流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扩大放流规模,规范资源管理;加强湖泊生态保护,对西凉湖大湖大库等要重点水域要制定中长期保护规划,要通过禁养、开展生态修复等保护手段,维护湖泊水域生态环境。

3、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支撑能力。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组建渔业产业创新技术联盟,提升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平,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和渔民技能培训工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围绕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种质选育、设施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发展高效、安全和生态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建设现代加工物流业提供技术支撑。

4、推进渔业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完善渔业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建立健全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机制和流转平台,开展渔业小额贷款和渔船、养殖证抵押贷款试点,探索渔业捕捞配额制度和渔业信用担保制度。加快渔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以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低、小、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中小企业以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整合,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建立高效、有序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机制。

5、强化渔业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平安渔业建设,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渔船安全监管考核机制,提高渔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能力;健全渔船安全监管服务支撑体系,严格渔船、渔民准入制度;健全渔船安全监管保障体系,改善执法检查、违规处罚、安全警示装备及设施条件;完善政策性渔业互保制度,建立健全渔船救助激励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标准研制,完善水产标准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产地水域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的检测,进一步实施水产品“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示范,逐步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加快市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对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6、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确保渔业持续增效、渔民持续增收。要加强模式创新,重点抓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鱼虾鳖稻综合种养、鱼虾混养等高效模式,发展立体种养,提升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推进鱼类健康养殖和规范养殖,禁止投肥喂养行为,切实保障鱼类品质,倡导优质优价,提升大众市场消费要准确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统筹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稳步推进渔业内部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压减“四大家鱼”养殖比例,适当提高具有地域特点名特优品种养殖占比。

六、“十三五”渔业发展重大工程

(一)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规划合理、塘口规则、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环境美化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精养鱼池;引进在线水质监测、远程在线监控、自动化饵料投喂系统、自动化温控增氧系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等现代渔业技术,加快物联网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养殖园区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在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三地渔业重点乡镇,因地制宜发展设施渔业;按照渔船就近安全避风、就近补给维修、就近渔货交易“三就近”的要求,新一批渔港码头满足渔民生产生活需要。至2020年计划投资20000万改造精养鱼池14.5万亩,修建渔港码头9个(见附表3)。

(二)渔业良种繁育工程

加强水产良种场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水产苗种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咸宁市省级鳜鱼原良种场和嘉鱼三湖国家级叉尾鮰原良种场两大苗种生产基地。以咸宁省级鳜鱼原良种场建设为载体,打造咸宁鳜鱼产业联盟,提高咸宁鳜鱼产业影响力;依托嘉鱼县三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岩湖国家级叉尾鮰原良种生产基地,打造全国乃至亚洲年繁苗产量第一、产值过亿元的叉尾鮰苗种企业集群;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发新的优良品种,做好优良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驯养选育工作,引进和应用育种技术方面的新成果,提高苗种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渔业新品种推广工作,积极开展水产新品种繁育研究,改良引进重要水产品种,壮大西凉湖黄颡、咸安龟鳖、嘉鱼叉尾鮰、赤壁小龙虾、通城四大家鱼、崇阳冷水鱼和牛蛙、通山鳜鱼和泥鳅等苗种繁育规模,建成一批原良种生产基地和现代种业示范企业,提升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和苗种供给能力。力争十三五时期,新增2家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场,建成1家现代水产种业示范场,支持优质种苗推广,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计划投资4000万元,新建西凉湖渔场鳜鱼良种场,扩建嘉鱼县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基地。

(三)水产交易市场建设工程

加快水产品物流市场建设,构建产销对接、货畅其流的现代物流网络。推进“互联网+水产”模式,形成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型水产品交易方式。以资源整合、市场营销、宣传推介为着力点,打造咸宁市水产精品名牌,提高我市水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投资2200亿元建建设咸宁市水产品批发市场。

(四)产业化提升工程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市水产资源优势及有关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我市投资水产品加工业。力争十三五时期引进1-2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咸宁;扶持壮大现有加工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对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投入,要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企业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加大对咸安菁春生物、嘉鱼嘉安食品厂的资金投入,促进企业规模和加工档次的提升,促进加工企业工艺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在引导、扶持咸安菁春生物、嘉鱼嘉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培植、引进1-2家大型加工企业,力争全市渔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

(五)品牌渔业建设工程

编制品牌建设规划。要结合我市渔业品牌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全市水产品牌发展规划。要从现有的水产注册商标中筛选一些具有代表地域特色、富有文化底蕴的商标进行重点宣传推介。要鼓励水产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水产龙头企业通过塑造品牌,发展优势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切实加强品牌营销。积极探索水产品营销的各种渠道模式,开展代理、经销、专柜和直销窗口等方式鲜活销售,不断探索产品直接进超市、连锁商店或开展网上销售、定单营销,尝试探索水产品现场拍卖交易模式,提高产品品牌效应;利用水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和推介会等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引导消费,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北著名商标2个、咸宁知名商标5个。

(六)渔业生态修复工程

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资源养护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着力提高资源养护水平。加大市、县两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咸宁市西凉湖鳜鱼、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赤壁皤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通山富水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积极申报西凉湖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项目,着手规划咸安梓山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嘉鱼三湖连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通山富水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通城大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崇阳青山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加强渔具渔法规范管理,加快制订捕捞渔具准用目录,建立健全渔具标准和重要经济鱼类的最小可捕标准,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制定各种渔具的限制使用措施,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船、渔具规模;加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要制定西凉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湖泊保护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实行年终考核。计划投资39890万,建设西凉湖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通山富水湖鮊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赤壁市皤河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崇阳青山水库斑鳜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七)休闲渔业推进工程 

充分利用我市池塘、水库、湖泊等资源优势,并与旅游景区等服务业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开展垂钓、驾船、采捕、观光、渔家乐、节庆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渔业活动,大幅提升渔业的增值空间和渔业传统服务功能。建设一批集养殖生产、水族馆、展示厅等于一体的观赏鱼基地和休闲渔业示范园区。瞄准观赏鱼国内外两个市场,引进国际名品、培育地方精品,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出口创汇,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做大、做强观赏鱼产业。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指导和扶持,完善功能,提高层次,提升效益,促进自然景观与渔文化的有机结合,现代服务业与渔业的有机结合。力争到2020年,建成1 个国家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农家餐饮、园艺观赏、旅游购物、生态养殖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力争全市休闲渔业产值突破5亿元。 

(八)质量安全监管工程

加快渔业环境检测、产品质量检测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等“三检合一”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疫病检疫、鱼病防治、水质检测、质量检测等实验室,完善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制定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标准和规范;建立水产品追溯制度,健全水产养殖三项记录制度。开展好渔业水域环境、产品质量、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日常检测和管理。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建设市级水产防疫监测中心,建成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善市县乡三级水产技术服务体系。

(九)渔业生产平安工程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装备,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安全发展。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题宣传,让渔业安全生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安全生产”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开展渔船安全隐患督促整改活动,确保渔船安全隐患治理能够落实到位;开展渔业安全执法检查,重点打击电毒炸鱼、擅自改变作业类型、和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等生产渔船,进一步推动“平安渔业”建设。

(十)稻田综合种养建设工程

总结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养殖品种创新力度,不断探索适合稻田浅水养殖的优良新品种,实现稻田养殖品种从常规品种向名优新品种的转变,发挥稻田综合种养最大经济效益。至2020年计划发展稻田综合种养50万亩。

七、保障措施

( 一) 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现代渔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协调和大力推进,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要求。

(二)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增添渔业发展活力。一是创新渔业发展理念。由注重速度、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并重转变,由注重第一产业发展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注重生产发展向经济协调、民生和谐转变。善于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渔业,善于利用统筹城乡的动力推动渔业,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渔业,发展产业强渔区,提升渔区富渔民。二是创新渔业经营机制。鼓励渔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参股等方式加快水面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建立渔业合作化机制。引导渔业企业、渔民和其它组织在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并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与渔农户、基地的紧密型合作,完善利益连结机制,鼓励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合作形式,将更多的生产经营者吸引到合作组织中来。充分发挥渔业行业协会在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会员、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要求,切实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一是加强渔业科技攻关。在良种培育、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水产生物技术应用、质量安全监管、防疫检疫、数字化渔业等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成果,为建设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型渔业提供技术储备,突破瓶颈制约。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示范场区结合,进一步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建立政府支持下的科研单位研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应用的成果转化新模式。积极培育渔业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服务机构等创建各类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成果的转化率。三是强化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公益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与队伍,在稳定公益性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各类社团性、企业性、民间性服务组织,加快建立以公益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社会化服务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渔业技术服务大体系。

(四)强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强化水域生态环境监管,推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休渔禁渔制度,全面推行捕捞限额管理制度,实施渔船标准化改造,淘汰落后渔具渔法。科学规划,新建一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区。二是进一步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养护机制,加大人工放流力度,增加放流的种类与数量,“十三五”期末实现全市主要水域种苗放流量在“十二五”基础上翻一番。组织好“增殖放流节”等各类重大活动,完善放流工作规范,提高放流成效。 

(五)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渔业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与现代渔业相适应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一是加大对渔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对高效渔业、设施渔业、现代渔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水产品加工集中区、水产品市场及物流集散中心等进行扶持。二是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渔港码头、鱼池标准化改造、渔业执法装备、渔业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渔业信息化等进行扶持。三是建立和完善渔业补贴政策和制度,加大对水产良种、“菜篮子”基地、生态修复、资源增殖放流等公益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健全禁渔期专业渔民的生活补贴制度。四是加大对渔业的信贷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鼓励渔业生产者利用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支持渔业招商引资。五是建立健全渔业联合共保机制,完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加大对渔业的保险补贴,加快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渔业保险。六是加大对渔业民生的支持力度,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统筹规划渔区、扶持渔民,让渔民共享发展成果。

(六)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争取将各级渔业执法队伍全面纳入参公管理,加大渔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准军事化管理和政治保障,进一步增强执法队伍素质。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建设,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办法,打造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与现代渔业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队伍、推广队伍、管理队伍和生产者队伍。

附件1:

咸宁市禁养湖泊一览表

序号

湖泊名称

水面面积

(km2)

位置

备注

1

斧头湖

126

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向阳湖镇、贺胜桥镇,嘉鱼县渡普镇、潘家湾镇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

跨市湖泊

2

西凉湖

85.2

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向阳湖镇,嘉鱼县新街镇、官桥镇、渡普镇,赤壁市神山镇、官塘驿镇

3

黄盖湖

32.0

赤壁市黄盖湖镇、余家桥乡;湖南省临湘市

跨省湖泊

4

蜜泉湖

13.9

嘉鱼县官桥镇、鱼岳镇、高铁岭镇

5

大岩湖

7.33

嘉鱼县高铁岭镇、陆溪镇

6

蜀湖

3.64

嘉鱼县鱼岳镇、官桥镇、新街镇

7

东港湖

2.80

赤壁市余家桥乡

8

沧湖

2.40

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

9

珍湖

1.99

嘉鱼县陆溪镇

10

王家寨湖

1.65

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

11

茶湖

1.60

嘉鱼县鱼岳镇、新街镇

12

赤城湖

1.40

嘉鱼县渡普镇

13

张家湖

1.22

赤壁市余家桥乡

14

大罗湖

1.18

赤壁市车埠镇

15

接里湖

1.10

嘉鱼县高铁镇

16

杨家湖

0.20

赤壁市蒲圻办事处

城中湖泊

17

清江寨

0.84

赤壁市赤壁镇

18

锦湖

0.83

嘉鱼县陆溪镇、高铁岭镇

19

大左湖

0.72

赤壁市赤壁镇

实为赤壁市赤壁镇

20

左金湖

0.70

嘉鱼县陆溪镇

21

大河口湖

0.58

嘉鱼县陆溪镇

22

西沟湖

0.56

嘉鱼县陆溪镇

23

土地湖

0.48

嘉鱼县新街镇

24

后湖

0.43

嘉鱼县渡普镇

25

章家湖

0.41

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

26

鱼儿湖

0.26

赤壁市车埠镇

27

南塘湖

0.25

赤壁市车埠镇

28

羊角湖

0.24

赤壁市赤壁镇

29

蔡子一湖

0.24

嘉鱼县陆溪镇

30

东沟湖

0.23

嘉鱼县陆溪镇

31

程家湖

0.18

赤壁市车埠镇

32

前进湖

0.16

赤壁市黄盖湖镇

33

后湖

0.16

赤壁市赤壁镇

实为赤壁市车埠镇

34

界石湖

0.15

嘉鱼县陆溪镇

35

上帅湖

0.15

嘉鱼县陆溪镇

36

沈家塔湖

0.12

嘉鱼县陆溪镇

37

郭家湖

0.098

赤壁市赤壁镇

国公湖

38

铜山湖

0.09

嘉鱼县陆溪镇

39

小左湖

0.071

赤壁市赤壁镇

附件2:

咸宁市禁养水库一览表

序号

水库名称

位置

库容面积(立方米)

1

陆水水库

赤壁市、崇阳县

7.06亿

2

青山水库

崇阳县、通城县

4.29亿

3

南川水库

咸安区

1.19亿

4

三湖连江水库

嘉鱼县

1.058亿

5

石门塘水库

通山县

2130万

6

望江岭水库

通山县

1787万

7

富水水库

通山县

16.65亿

8

四斗朱水库

通山县

50万

9

百丈潭水库

通城县

1710万

10

云溪水库

通城县

4605万

责任编辑:市农业农村局

附件:
  • |
咸宁发布二维码

欢迎关注“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咸宁发布”
  或“cnxn2015”关注。

欢迎关注“咸宁发布”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