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研究

日期:2021-11-30 字号: 分享到:


嘉鱼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研究

嘉鱼县卫健局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强服务能力,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十五”时期(2021-2025年)县将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促进嘉鱼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方面,高质量编制本规划。

一、“十四五”规划背景

(一)卫生基本县情

全县辖882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全县卫健系统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0家,其中县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4(公立医院3家、镇卫生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执法机构1家、疾病控制机构1)、民营医院2(康泰医院、老官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村级卫生室92家、个体诊所含企业和学校)医务室42家。全县有卫生健康工作人员2387人,其中卫技人员1907(助理以上执业资格医生832人、注册护士772、村级医务人员187人),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111119㎡,实际开放病床1426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人次10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次数3万余人次,现实际每千服务人口拥有病床位3.48

(二)“十五”期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县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各项工作重点,完成了县委、县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能力明显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有所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2. 113.51均在市定指标范围内。居民多项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规模控制良好,“十三五”末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1.1,人口出生率略有提高。健康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管理老年人23099人,管理率69%;管理高血压25987人,管理糖尿病人5605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503人,管理率95%,管理肺结核患者256人,管理率88%;管理0-6岁儿童21830人,管理率72%;管理孕产妇2568人,管理率61%。免费婚检目标人群1500对,完成婚检人数为1235对,婚检率82%;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共筛查1060人,筛查率50.33%,已完成市定指标。

2、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有效增强

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层医疗单位强力推进所有村卫生室“五化”标准创建,全县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效率持续提高。全县91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五化村卫生室”标准,82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服务人数有所上升。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目前我县已组建2个医共体,即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通过坐诊巡诊为基层医疗单位派出医务人员432人次,有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县中医院的资源优势和指导作用,4个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门诊,5所乡镇卫生院相继建成了规范化的中医馆,91个村卫生室中医技术推广覆盖率达60%血防工作持续巩固。全县建立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监测体系,血防疫情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与“十二五”同期相比,血吸虫病血检阳性人数减少至418人,下降率为55%

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人民医院投入200万元建设重症医学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紧缺专科,加强儿科、急救、肿瘤等专科建设。县级医院建设整体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加强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县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病种37个,县中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病种21个,县妇幼保健院实施临床路径病种2个。加快重点专科建设,近年来县人民医院建设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14个,县中医院建设市级重点专科5个。全面落实疾病防控各项措施。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慢性病、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预防性消杀灭等重点任务,着力提高检测检验能力。常规免疫接种检测报告完整率、及时率100%,免疫规划疫苗总接种率95%以上。认真落实重大疾病防控综合措施,全面推进艾滋病、结核病“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对全县艾滋病人进行随访和摸底排查,建立了嘉鱼县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微信管理平台,真正能做到了及时跟踪动态。

4、居民健康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全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有较大提升。“十三五”末,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7.67万人,城镇职工应参尽参,医保参保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出8836万元,支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30280万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推动。按照“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双方共管、风险共担”的原则改革支付方式,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制度,逐步推行由项目支付付费向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转变,县级公立医院已实施单病种付费87个病种。医保基金管理有效监督。县医保经办机构以分解住院等人为降低次均费用、挂床住院、不符合入院指征、空额住院等行为纳入重点查处范围,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将医保对医院的监督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精准扶贫医保政策不断优化。此外,商业健康保险蓬勃发展,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坚持政府主导,高位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嘉鱼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医改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运行。县卫健局每年举办基本药物分级培训,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明确基本药物采购流程,所有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破除以药养医,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现药品、耗材零加成,切断医院“以药补医”链条,每年让利患者药品利润1100多万元。药品补差调价控制在80%以内,耗材补差调价控制在90%以内,达到医保基金能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断增加的目标。

  1. 医养融合模式探索创新

十三五”期间全县推行居家养老签约服务,80岁以上或65岁以上失能半失能的350名经济困难人员开展居家养老签约服务试点,为服务对象进行每周一次的上门巡诊服务。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联合出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绩效考核办法,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县共组建服务团队87个,团队成员378人,明确具体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推广电子签约服务应用。运用手机APP实现居民对家庭医生团队的选择与实施在线签约,动态记录健康监测指标。与此同时进一步探索养老机构医疗托管服务。投资200余万元,在全县乡镇福利院中建设7个医养融合站,安排护士和医师定点为600多名福利院老人提供及时、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部分医疗机构设立了老年病科及床位,为全县高龄老人提供切实保障的医疗服务。

7、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

十三五”期间成立卫信息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功能不断完善。县人民医院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HISLISPACIS等业务信息系统启动114预约挂号服务,实行医疗就诊卡和电子处方,建设以基础管理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门诊“一卡通”管理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影像系统、网上办公系统等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县妇幼保健院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信息化系统,县卫局投入300多万元建立机房,配备硬件、软件设备,基层单位、村卫生室已实现业务信息化。同时建立远程信息化,实现远程会诊。目前县人民医院已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全县远程医疗会诊中心,4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洲湾镇卫生院、潘家湾镇卫生院、渡普镇卫生院)共计投入40余万元建设会诊分中心。2019年启动以来,开展远程会诊服务5例,开展远程培训教育78次。

8、计划生育事业稳中有进

紧紧围绕健康嘉鱼建设,深入宣传全面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持续转型制定了《嘉鱼县落实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实施方案》,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养育成本持续下降,引导各方力量加大对二孩及其家庭的扶助力度,促进出生人口中二孩比例逐步提高。有序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改革,推进卫生计生工作融合发展。配套设施建设逐步落实。在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康泰医院等单位已配建了5个母婴室;引导支持成立了托幼机构“嘉鱼县社区儿童之家”、“茶庵社区儿童之家”。圆满完成“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第八周应对性别选择与治理出生性别失衡项目”。人口生育水平和变动态势基本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下降态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得到加强,特殊家庭关怀日益完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持续覆盖“智慧计生”项目全面推进,公民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显著增强,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很大变化。

  1. 十三五”期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不高,分级诊疗体系和医共体建设还需巩固完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收治的住院病人只占总数的约80%,对照各级政府提出的“把90%的病人留在县内”的目标,还差10个百分点。资源配置不到位,难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薄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水平较低,且存在低水平重复设置、规模小、功能不全、服务水平和能力有限、病床使用率低等问题,尚未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2、医疗卫生公共投入相对不足

政府对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层办公条件和服务条件陈旧,大多数基层单位房屋都是80年代的砖混结构房,部分卫生院房屋紧张。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基本医疗服务中经济导向行为突出,资金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公共卫生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县级医院运行成本增加,而财政经常性拨付比例较少且多年没有追加,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保障人头经费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少。经常性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医疗机构运营维护投入缺乏保障。

3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县域卫生信息平台虽已建立,但信息化建设迟滞,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规范、基本医疗、新农合、传染病防治、药品采购供应等各项医疗卫生信息独立运行,没有互联互通,信息不足与浪费并存,资源未能共享,信息化业务不规范、功能不完善,信息系统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化设施薄弱,远程医疗信息化规模水平不足,在线预约、问诊、挂号、支付等服务问题还有待解决,智慧医疗、集成大数据平台整合重建任务艰巨。

4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有待完善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传统重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发展不平衡,在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应进一步探索健康发展的新理念;救急体系不完善,应急指挥阵地建设面积不够。

5卫生人队伍相对薄弱

人才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全科医生、疾病控制专业人员、高层次医疗人才缺乏。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素质偏低。医护人员配备不足,床医比、床护比等人力资源指标偏低,医护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康复护理及老年体系发展状况尚不能满足区域老龄化需求。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人オ,特别是医疗卫生骨干相对缺乏,难以招收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生,导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对大病重病患者的救治能力不足,疑难重病症诊疗技术水平不高。

二、“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健康嘉鱼”为主线,不忘初心,矢志奋斗,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创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推动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距,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二)工作方针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投入,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需求导向,合理布局

围绕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卫生健康资源规划和配置,以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主线,加快补齐县城医疗卫生短板,适度有序发展,统筹谋划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4、改革创新,转变模式

运用创新思维推动破解重、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医改要求、县情发展、具有嘉鱼特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模式。优化突出资源配置,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与现代化建设,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5、信息支撑,防治结合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医疗、信息惠民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着眼疾控机构、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合协同,促进资源梯次配置、开放共享,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四)发展目标

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以建立优质高效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健康嘉鱼,着力创建国家、省级卫生乡镇,推进健康“细胞”工程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到202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快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深化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有医共体牵头医院达到县级医院推荐标准,医共体成员单位普遍具备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能力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优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持续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妇幼保健重点专科4,疾控预防控制、卫生应急能力较大程度提高新时代卫生健康科技与信息化等技术充分利用,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更加健全,争取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与服务模式有较大转变。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力争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率达到2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少于2.7,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不低于6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不少于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县、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达到省级标准,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三、“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

(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均等化

1、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扩展服务内容,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专栏1 嘉鱼县“十四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婚前保健、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

2、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健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加强县域内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强化筛查,针对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开展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在村一级卫生室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探索开展集预防、评估、随访、干预、指导于一体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适宜技术。同时,不断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3、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加大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力度,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产妇专案管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继续免费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对筛查出患有“两癌”对象进行干预治疗,扩大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范围。

4、重视精神卫生健康服务

健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以动态调整心理服务为重点,统筹调配心理服务队伍。尽快建立健全乡村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配备务实管用的乡村特色心理服务队伍。人员配备可以通过乡镇招考心理专业人员、鼓励乡镇和村干部心理学进修、组建农村心理关爱协会、结对帮扶乡镇等多元化方式解决。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精神障碍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政策,推广精神疾病“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防治模式,推进重点人群心理卫生工作。建立公立精神卫生中心,发挥精神卫生技术指导作用。加强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落实社区康复工作。逐步健全精神障碍患者评估筛查体系和基层康复体系,到2025年,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

5、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执法功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等职业病防治网络。建立科学权威的风险监测和标准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县域内各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功能完善、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提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和事故应急能力,到202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覆盖60%以上的乡镇。配合省级有关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宣贯。规范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继续协助做好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6关注职业防治

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及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85%及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及以上;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5%及以上。做好尘肺病患者分类救治工作,对加入工伤保险的尘肺病患者,加大保障力度;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按规定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其医疗保障合法权益。加强县级综合医院职业病专科建设,提高职业病诊断能力。

7、做实重大疾病防治

加强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全面落实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做好重大疾病的监测检测工作,提高重大疾病筛查率和规范治疗率。继续实施大病救治健康扶贫工程,为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严重精神病等国家规定的重大疾病患者实施救治费用惠民策。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等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科学健身示范区和乡镇健身体育工程建设,逐步对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等运动健身场所。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鼓励实行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倡导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终身体育的生活理念,树立体育生活方式、养成体育消费习惯,提高公众体育素养。

(二)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优化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推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强化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与分级双向转诊机制,实现资源下沉、纵向贯通,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积极扩大医疗资源总量,推动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注重不同层级、不同功能医疗机构间的有机联系,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个体系的综合效益。加强医院等级建设,切实提升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优化县域村级卫生和计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成包括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中心、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构建管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就近享受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健康服务,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新建一批功能齐全的乡镇卫生院,培育创建乡镇特色科室,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建立医疗服务新模式,借助信息化支撑实现”县级诊断-基层检查,解决基层技术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稳步推进村卫生计生室规范化建设结合人口分布,及时调整建设规划加大投入补齐医疗硬件短板,逐步完成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设备的配置和更新,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更好地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强化医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3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转诊审批、双向转诊等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医保、价格等多种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到2025年,全县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县域住院率达到90%左右。推行基层首诊,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上级医院优先为下级医院上转患者提供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优化急诊服务和预约服务工作机制,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推进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与康复、护理等接续性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建立横向转诊关系,逐步形成急慢分治格局。加强医疗机构转诊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完善全预约转诊服务平台,规范分级诊疗流程,完善常见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引导患者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4、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进一步细化夯实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服务和责任切实巩固完善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优先满足老年人、儿童、妇女和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需求。城乡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的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促进基层首诊。到2025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提高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和个性化服务内容。

5、加强医疗服务统筹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强化院感管理安全,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完善医疗服务监管法规制度,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机构运行的监测监管。开展实施“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事件,维护医疗机构良好就医秩序,保障医生和患者安全,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实施医师定期考核。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全县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战略,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工作,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用血,按市血站规划,合理布局全县捐血点,保障医疗机构用血和血液安全

6加大卫生健康项目建设

进一步健全县、镇、村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县级:扎实推进嘉鱼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调整布局嘉鱼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嘉鱼县中医院新院;推进嘉鱼县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在镇、村级:升级建设医共体医院分院,整体迁建官桥镇卫生院、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溪镇卫生院、高铁岭镇卫生院、潘家湾镇卫生院、新街镇卫生院、渡普镇卫生院,扩建簰洲湾镇卫生院、茶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栏2 嘉鱼县“十四五”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建设项目

1、新建县人民医院。内容:规划面积10平方米,包括门诊楼、综合住院楼、医技楼、传染病大楼、发热门诊、急救中心、教学培训中心、值班公寓等相关设施。

2嘉鱼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至原县人民医院,房屋、设备设施归中医院。

3、嘉鱼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至原县中医院,房屋、设备设施归县妇幼保健院。

4、搬迁嘉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含应急指挥中心、物资贮备中心等用于应急的办公、贮备、吃、住设施一体化,5600平方米作为县疾控中心业务办公用房。

5、新建嘉鱼县急救中心2000平方米,并配备相关设施。

6、新建嘉鱼县鱼岳社区医养结合中心,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并配备相关设施。

7、新建嘉鱼县茶庵社区医养结合中心,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并配备相关设施。

8、新建嘉鱼县簰洲湾镇医养结合中心,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并配备相关设施。

9、新建嘉鱼县陆溪镇医养结合中心,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并配备相关设施。

10新建嘉鱼县人民医院鱼岳社区分院12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1嘉鱼县人民医院茶庵社区分院改扩建建设4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2新建嘉鱼县人民医院渡普镇8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3新建嘉鱼县人民医院新街8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4新建嘉鱼县人民医院潘家湾镇分院12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5建嘉鱼县中医院簰洲湾镇12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6新建嘉鱼县中医院高铁岭镇8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7新建嘉鱼县中医院陆溪镇8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8新建嘉鱼县中医院官桥镇8000平方米(含发热门诊),并配备相关设施。

19新建嘉鱼县特殊人群健康服务中心综合楼20000平方米,配套相关设施设备。

20、嘉鱼县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项目5000万元实现“上下联、信息通、功能新”功能

7、推动县域内医共体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县镇一体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嘉鱼县中医院的支撑作用,在县域内原有若干家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协同服务、上下联动的医共体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紧密的医共体,加强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一办五中心”(即医共体办公室、综合保障中心、医疗业务中心、质量评价中心、公共卫生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充分发挥职能科室作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能力和善服务条件,为65%患者在基层服务提供坚实基础;持续推进村级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乡村一体化并纳入医共体统筹管理,落实“二独立五统一”管理措施。到2025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基层就诊率达到65%,县域就诊率达到90%,为民众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8、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重症临床疗效。根据中医中药在骨伤、针灸、脾胃和妇科等方面的优势特色,推进县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促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旅游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开展面向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基本知识、技能与适宜技术培训,健全中医基层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在农村、社区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门诊部、诊所。

(三)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药品保障体系

1、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衔接互动、相互连通机制。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稳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加快提高保障统筹层次,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间的差距。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小儿苯丙酮尿症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适当扩展大病救助保障病种范围。

2、统筹推进相关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厘清待遇支付边界,明确政策调整权限。加强医保对医疗和医药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统筹地区监管职责,优化基金监管工作基础。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重点是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和人事薪酬制度,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和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全市统筹。

3、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加强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严格执行新医改政策,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强化卫生院公益性,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完善绩效工资改革。贯彻执业药师制度,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加快建立药品追溯体系,强化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评价和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4、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开展阳光集中配送,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加强药品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不超过20%和60%,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和销售金额比例不得低于40%~50%。

(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应急救能力

1、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

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法定传染病法定时限报告。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质量,到2025年,全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继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H7N9、流感等传染病防控,规范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提升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能力。继续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扩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进一步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措施,加大一般就诊肺结核发现力度,强化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推行患者全程随访管理。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继续做好鼠疫、人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发或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2、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深入推进卫生应急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重点抓好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物资贮备中心、标准化传染病区定点收治医院、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到2025年实现县、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互通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按填平补齐的原则,为乡镇卫生院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远程视频终端、生化分析仪、彩超DR、血液分析仪等常规医疗设备,为各基层村卫生室配备能健康服务包。加强全县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管理,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完善现场应急处置、救援装备配备,制定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县级传染病应急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新建120”急救指挥中心,配备调度平台,2025年前单独设立,县急救中心下设直属急救站点,按服务半径城市5公里,农村10-20公里。积极推行空中医疗救援工作。到2025年,按公车办核定12台的标准,更新现有救护车档次,其中负压救护车不少于20%。全县形成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卫生风险评估能力、处理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3、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

强化疾控意识,加强疾控队伍建设。面对新阶段重大疫情非传统安全风险频发的趋势,要大力健全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筑牢公共卫生防疫防线。有必要在全县各镇所有村委员会中加强建设公共卫生委员会,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并合理配强镇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力量,形成健全县、镇、村级公共卫生组织体系。同时,增加村级公共卫生防疫预算专项经费投入,重点用于人员配备、宣传教育、日常监测、物质储备等工作。完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疾控检测中心、发热门诊、传染病区布局、床位规模和院前急救系统规划。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以及配备相应卫生服务设施。构建基础扎实、群防群控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夯实基层一级“哨点”防控基础。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分层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体系,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衔接。

(五)完善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健康嘉鱼建设

1、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环境治理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及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设施建设。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儿童和青少年从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组织开展经常性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争取创建卫生镇全覆盖国家卫生乡镇增加1-2个。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继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和质控体系,科学防制病媒生物。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工作。

2、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完善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健全县、乡两级健康教育体系,完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加大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力度,普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引导群众养成注重预防的健康生活习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宣传增强城乡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共同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推进全社会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3、聚集社会力量完善卫生服务

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医,集聚社会资本能力。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审批环节,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医疗机构或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大专科、小综合”特色专科医院和健康服务产业,投资发展相对薄弱且需求潜力相对大专科机构,推动儿科老年护理、心理咨询、口腔保健、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到2025年,按每千常住人口6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不断提高其床位占比。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政府购买社会办医院提供的公共服务,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

4、推进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

鼓励发展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支持部分乡镇规划建设健康养生基地项目,推动健康养老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医疗与养老资源,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与康复护理。支持具备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养保健等专业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积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推动医疗旅游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集体育健身、健康旅游、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四位一体”的健康休闲产业聚集区。

专栏3嘉鱼县“十四五”健康服务业项目

1金色年华养生谷:一期占地320160平方米,项目以“养生养老、中医药种植、休闲旅游”为基,以“互联网+”和高端国际化为翼,以“绿色生态”为核,按休闲观光区、文体活动区、户外娱乐区、养老住宿区、医养保健区等5大区域建设,打造充满田园气息的智慧健康养老中心,形成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生态休闲养生“世外桃源”。

2山湖温泉养老:依托牛头山、白湖等自然森林、水域湖景资源,结合嘉鱼县温泉品牌,定位为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重点发展温泉度假、温泉养生、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采取森林公园+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围绕着特有的“氡温泉”做特色,提供多样化功能型温泉体验,注重与养生理疗、运动休闲相结合,以温泉疗养为依托打造疗养小镇。 

3田野国家乡村公园:该项目以官桥八组为中心,覆盖官桥镇全域13个村、3个社区,总面积25.9万亩,总投资达50亿元。以生态农业为基,以美丽乡村为形,以水乡田园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以健康养老养生为本,依托现有自然和文化资源,将乡村生态、乡村劳作、乡村生活、乡村文化有机结合,建设养心谷、跑马岭户外拓展园、运动养生等功能性社区,打造极富鄂南山水特色的生态旅居康养模式。

4中国诗经文旅康养综合体:以水为体,以鱼为形,以诗经为魂,积极建设中华诗经文化康养旅居目的地。按照以轴向生长、蓝绿网络、组团发展为空间拓展方式,规划形成“一带两核三心六园”的空间结构,在麒麟路、礼乐大道(园区二路)交叉口处,打造完善的生活配套,对接医疗、养老、教育等资源,做好山地养生公园、养生休闲组团等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以“养”为核心的颐养生活系统。

(六)推进卫生事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1、加快医疗卫生数据资源互通共享

建立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的健康信息网,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普及应用电子健康码,推广应用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加快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通过“智慧服务”“电子病历”“智慧管理”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完善远程影像、远程B超、远程心电、远程医疗系统,实行“县级诊断、基层检查”医疗新模式,全县各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安全得到较好保障。健全全县职业病防治体系信息化建设。信息平台融入全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等数据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间的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

2、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大力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加快全县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就医流程,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整合现有医疗服务网络,基于分级诊疗制度,采用“多点对多点、平台对平台”的模式,实现分层级、跨地域、公平有序的远程医疗服务,弥补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方便群众就近就医。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加强基层信息化人员培训。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县域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有序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

专栏4 嘉鱼县“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工程

健康信息化建设:按照填平补齐、查缺补漏的原则,完善健康信息化平台,实现县级和乡级平台对接,县内平台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健康惠民为核心,以双龙头(2+9模式)为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医共体双中心、9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运用双中心整合、共享、协同区域卫生、医疗资源,到2022年基本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县级互联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体系。加快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动态更新。集中各方力量,优化行政审批,推进“一张网”建设,探索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医改、+业务监管、+医疗便民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慧计生”等工作。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动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影像、病理、心电)、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惠民服务。

(七)多措并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1推进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重视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合理核定人员编制,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开展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工作,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每2年参加一次3个月以上的培训管理岗位知识培训,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大力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骨干师资培训,鼓励新近毕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培训。重点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临床需求举办多期培训班,安排数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提高医技水平。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支持参加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执业护士等资格考试,提高医务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2.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争取县卫生人才政策支持,在招考、入编、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急需的高层次医务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引进,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急缺的特殊岗位人才,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可采取面试合格后,直接聘用。制定农村本土化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定向培养本土医技人员,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2名本土骨干,为村卫生室培养大学生村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比例,完善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农村卫生服务的制度。

3.完善人才使用、管理和评价机制

重视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分级的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梯队。加大人才流动,促进公共卫生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轮流到基层服务,探索开展公共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将公共卫生人才纳入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人才下沉。改革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薪酬制度,建立薪酬增长机制、公共卫生服务岗位津贴制度等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持医疗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使广大民众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

专栏5 嘉鱼县“十四五”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基层卫生计生人才能力建设:开展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培养培训全科医生350名以上。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人才培训,每年培训30名。

2、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

3、县级骨干医师培训:以儿科、精神科、病理、康复、老年医学、肿瘤、普外、心内科、院前急救等为重点,每年按需为县级医院培训临床骨干医师,全面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4、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血防控制等专业人才培养。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2.7人。

(八)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全面落实孩政策

适应生育政策的调整,做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衔接和调整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倡导婚育新风,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全面做好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衔接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依规维护良好生育秩序。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开展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大综合人口性别治理力度

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营造关注女性、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发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和实施生育关怀行动,全力保障母婴健康安全,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坚持治标固本、源头治理,依法打击“两非”。

  1.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

进一步完善计生协会网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同步实行计生协会改革,充实人员,立足群团组织职能,围绕宣传教育、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及时沟通社情民意,帮助营造家庭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家庭和谐幸福。

专栏5 嘉鱼县“十四五”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程

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和出生人口监测,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服务,再生育技术服务,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家庭发展追踪调查,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四、“十四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强化职责分工,细化目标,落实各项任务,保证规划有效实施。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卫健局负责牵头制定规划任务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价方案,并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监督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县政府要定期组织对本地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局负责)

(二)完善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各级财政合理分担机制。健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机制,严格落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卫生事业,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其他渠道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减轻个人就医经济负担,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财政局、县卫健局负责)

(三)推进协同治理

建立健全卫生与健康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县卫健部门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县发改要依据规划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县卫健局、县委编办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县医保局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综合改革;县财政局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综合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改革;充分发挥联合会议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重难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推进。(县发改局、卫健局、县委编办、县医保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增强社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认知,大力宣传卫生健康法律、法规、政策和改革发展成效,动员各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营造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卫生健康行业和医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开展卫生健康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工作者、广大群众的卫生健康法制观念。建设保护医务人员正常执业的法制环境,依法打击涉医违法行为。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加强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卫生健康文化宣传基地和文化推广平台。(县文化旅游局负责)




责任编辑:嘉鱼_卫生健康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