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坪村位于崇阳县桂花泉镇西北部,距赤壁蒲纺不到6公里,但与镇政府驻地却相隔60多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实际在村里居住的人很少。10月9日,记者探访该村时,发现这里变化很大。
青年回村了
“年轻人回来后,村里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记者刚踏入仙坪村时,65岁的邓木先就告诉记者。
前几年,记者曾在邓木先的带领下,对该村进行走访。彼时村庄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然而,这一次记者却见到了一群年轻人:
1992年出生的张鹏,在乡亲们的“召唤”下回村当起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出生的陈哲勋,返乡回村担任村党支部委员;1986年出生的刘丽云,是村党支部委员……他们都曾走出大山,风尘仆仆奔向大都市,在外安定下来后,又义无反顾地回村发展。
竹木出山了
在仙坪村,随处能看见村民们为“竹”而忙的情景:
沿途,满载竹子的车一辆接着一辆,在山路上缓缓行驶;山上,有的村民正在砍竹、运竹,有的忙于抚育管理;村湾里,有的村民正忙着手工编织竹制的簸箕、米筛、篮子等,有的忙着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统一规格的竹条……在这里,让竹子变成钱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直接去山上砍竹子,然后将竹子扛到能通车的地方,卖给专门做竹子生意的人;一种是自己编织竹制品售卖;还有一种就是把竹子破开,加工成规定尺寸的竹条,这种竹条可以用来制作竹跳板,也可以用于搭建蔬菜大棚,常年都有人来收购。
“村里田少、地少、山林多,楠竹总面积达10000多亩,人均近10亩。村民们如果不外出务工和经商,就只能指望竹林挣钱了。”张鹏告诉记者。
张鹏的父亲张水林是专门做竹生意的。2007年,他在赤壁市陆水湖办事处赤通公路旁办了一家竹子加工厂,专门生产搭建蔬菜大棚的竹条,除了收购本村的竹子外,还带动了该村近30人就业。
紧挨着他家厂房的,是该村80后青年邓建安的厂。2009年,在外务工的邓建安回村办起了竹木加工厂。通过实体加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多家知名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所加工的产品除了销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南非等地。
在仙坪村,像张水林、邓建安这样做竹生意的有6人,他们的“竹生意”不仅保障了搬迁至山下的村民就业,还带动了该村竹木产业的发展。
致富路宽了
张鹏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当起了村干部。“我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大家的口袋鼓起来。”他将村里独具特色的红砖老宅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
在他看来,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的仙坪村,是很多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这里毗邻陆水湖景区,再加上境内遍布楠竹,绿坡万顷,还有崇阳名山——金紫山、堪称“江南第一奇洞”的仙人洞。且金紫山上已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发展可期……今年,来自孝感的叶老板看中了这里发展有机农业的潜力,在该村流转了120亩土地,种植高山水果玉米。
从“看山”到“玩山”, 有理想、有情怀、有知识、有头脑的年轻人回村后,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眼下,该村的“新村民”与“老村民”一起,凝聚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马丽娅、金博)
责任编辑: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