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姑山脉连绵起伏,山脚良田一片新绿,村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交通宽阔畅达……
4月27日,记者慕名来到通城县大坪乡花墩村花墩桥尖山铺,探访国共合作通城谈判驻地遗址和江渭清故居。
沿着砖块铺就的小路,穿过一片灌木丛,一座高大的石质纪念碑矗立在开阔的山岗之上,周围石栏护砌,让人顿生敬仰之情。这便是国共合作通城谈判驻地遗址所在地。
瞻仰纪念碑,碑体正面“国共通城谈判红军尖山铺集结驻地纪念碑”的刻字格外醒目,碑体反面记载着国共合作通城谈判简要介绍,两侧刻有大坪乡花墩村、张家村、内冲村一带因参加抗日而牺牲的部分烈士名录,令人肃然起敬。
国共合作通城谈判,是抗战期间湘鄂赣边境地区最早的谈判。谈判的成功,实现了湘鄂赣地区国共和平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那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革命岁月:
1937年6月,中共西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江渭清率部转移到大港冲。“七七事变”暴发后,江渭清从抗日大局出发,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军队发出通电,提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并对他们晓之以理,明之大义。
通过在花墩茶园、通城县城、武汉三地和国民党通城县保安团长胡登春、通城县长曹功锦、武汉行营主任湖北省主席何成俊进行三轮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团结一致抗日的共识,谈判取得成功。
后根据董必武的指示,江渭清率部队集结于花墩桥茶园屋,宣传抗日,继续招集失散红军,敦促通城县当局放释放“政治犯”。
8月,鄂南各地100多名失散红军汇集通城花墩桥,聚焦在抗日旗帜下,与新招募的200多名通城热血青年一起组成“西北分区游击队”。
9月底,江渭清、余再利、刘士杰等率部400多人到平江嘉义整训,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一团三营,奔赴苏皖抗日前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歌。
“尖山铺集结,国共合作通城谈判”影响巨大、意义深远。1989年,通城县委在此立牌以示纪念。
在大坪乡花墩村十组,有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古民居,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因年久失修、久无人居而破损严重。这座古民居就是茶园屋。
1937年夏秋之际,江谓清、邱炳等人带领部分红军正是驻扎在茶园屋,开大会,贴标语,喊口号,发动民众抗日。
2017年夏天,经通城县党史工作者多方考证确认,通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花墩村尖山铺茶园屋确定为“1937年国共合作通城谈判尖山铺旧址”,将江渭清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确定为“中共西北特委书记、抗日游击第三纵队司令江渭清故居”,并正式挂牌,予以保护。
据悉,通城县史志研究中心已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将国共合作通城谈判尖山铺驻地遗址及“国共合作通城谈判”旧址(江渭清故居),确定为县级重点革命文化遗址保护单位,争取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民居保护项目,对其进行维护、修缮,最终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助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李嘉、杨帆、杨伟民)
责任编辑:杨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