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鲜花祭英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因此,这个春末夏初很是特别,人们纷纷走进赤壁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心灵洗礼。
赤壁市烈士陵园,青松翠柏环绕,桂树樟树长绿,一年四季花香,环境静悠安宁,格外庄严肃穆。
革命烈士纪念祠旁,一束朴素的纪念花束分外亮眼。一名义务讲解员正讲述着烈士们的感人故事。一旁听得入神的市民潘浩然告诉记者:“我们特意带了孩子一起来,让他从小就了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924至1949年间,赤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地同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数千名优秀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经蒲圻县(现赤壁市)人民政府追认的烈士就有1460人。在这份烈士名单中,漆昌元烈士的名字十分抢眼,事迹最为感人。
漆昌元(1904——1927),小名辰保,别名时杰、善长。1904年8月出生于蒲圻县上寺团山里漆家。1920年,在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风华正茂的漆昌元很快接受了革命理论,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这时,漆昌元仍以国民党鄂南巡视员的身份为掩护,暗中掩护共产党员撤退,保存了大批革命有生力量。
针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的暴行,中共湖北省委于1927年8月3日制订了《鄂南暴动计划》,9月6日,成立鄂南农军第一路军指挥部,漆昌元任总司令。
9月8日,当晚有一列火车由武昌开往长沙,漆昌元与汪远本等人埋伏在中伙铺(现红杉岩)火车站两旁。火车进站时,黄赤光带领几个人以国民党13军名义要求检查,冲进驾驶室,用刀控制司机,埋伏在铁路两旁的农军跃地而起,押车敌军如梦初醒,来不及反抗便做了俘虏。是役,共缴获快枪16支,子弹5箱,纸币2.4万元,大洋86块。中伙铺劫车的胜利,揭开了鄂南秋收暴动的序幕。
中伙铺劫车后,特委经反复研究,认为实施暴动的难点,是消灭国民党驻蒲圻的第13军19师115团,计划会合“人民自卫团”(原县警备队),进一步扩大革命武装。
而在此之前,115团团长贺斌,伙同反动县长杨济时已收买了刘步一。9月9日,漆昌元带着蒲圻农军及学生共20多人,携快枪8支,盒子炮9支到达新店。刘步一将漆昌元带来的人马有意安排在离团部较远的新店街万寿宫,漆昌元由于不明敌情,误中埋伏,不幸被捕,并于当晚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一代英雄业,山河留旧痕。浩气长虹影,凌烟汗马魂。常忆塞外曲,几度泪占襟。淋漓何处觅,千古碧涛奔。”这是一首为悼念漆昌元烈士而作的五言律诗。
“他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生取义,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在这块红色土地上。”4月25日,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师生们来到了赤壁烈士陵园,在肃穆的气氛中,大家手持鲜花缓步前行,依次走上台阶,绕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缅怀牺牲的革命先烈。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深入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大家倍受激励,一定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做贡献。
走出烈士陵园,驻足回望,群山怀抱之中,高高的纪念碑矗立在正午的骄阳下,一股浩然正气弥漫周围,让人倍受激励和鼓舞。
相关链接:
赤壁市烈士陵园1987年迁金鸡山,面积0.3平方公里,自门入内经四段78级台阶登上烈士纪念塔。塔高7米,水泥结构,上镌李先念主席题词“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塔正面大理石撰刻着蒲圻县人民政府题写的《烈士塔序》,记述了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革命先烈漆昌元、李绍先、徐敬之、祝自清、汪子霞等,领导蒲圻县人民闹革命的英雄史实和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1959年,赤壁市烈士陵园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0月,列为第三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陈希子)
责任编辑:杨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