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农机,能走多远?
从一家占地不足2亩、总投资不到30万元的小作坊,到如今,占地面积260亩,注册资本1500万元,年产值过亿元的行业龙头,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完成了一次次的转型升级,而作为“创二代”、公司副总的许巍,也立志推动通山农机走向全国。
身份转变,从“学霸”到公司高管
2月17日,走进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切割、焊接、组装……明亮的车间内,工人们穿梭其中,隆隆机声,震耳欲聋,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星光玉龙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8年。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通山县柴油机厂和1956年创建的通山县轻工机械厂,曾经只是通山县一家占地不足2亩、总投资不到30万元的小作坊。
出生于1988年的许巍,从小目睹了父亲创业的勤勉和艰辛,正是这种耳濡目染,让创业成为融入其骨髓的一种基因。
2005年,许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成为商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学生。2010年,他考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学习财政学。
因父亲执掌的公司面临转型,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投身于农业机械行业。对于学习财政、管理的许巍来说,面临专业性极强的农机行业,一切都是挑战。
“最开始,我去的是采购部。”许巍介绍,利用一年多的时间,他深入车间、研发和市场一线,了解产品定位及市场布局……
2016年初,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向湖北玉龙机械有限公司伸出橄榄枝。许巍经过三个月的接洽,最终达成合作,农机劲旅“星光玉龙”由此诞生。
推陈出新,不断研发新产品
步入产品研发车间,一台已经成型的机器格外醒目,与之前所见的打捆机颇为不同。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农机,分舱式大圆捆。”戴着眼镜、身穿休闲装的许巍从不远处走了过来,介绍道。
今年过年期间,玉龙机械的技术研发部门没有休息,正抓紧时间,开展专项技术研发。这次研发的分舱式大圆捆,通过技术改进,能够连续作业,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一倍,即将进入测试阶段。
“自2016年以来,公司每年都会推出两到三款新型产品。”作为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部长,许巍认为,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赢得发展。为此,他曾多次前往德国、三一重工、中联中科等地考察学习,目前,仅他个人拥有的农机相关专利就高达14个。
新技术、新设备的成功研制,与素质过硬的研发团队分不开。近年来,该公司建立产学研平台,不断吸纳各类技术研发人才,提高研发能力。
目前,该公司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30余项。YLZ系列全自动液压打包机产品是世界著名企业——百威英博啤酒集团集中采购产品。9YYD系列圆捆机是目前国内规格高、效率优、适应性强的圆草捆打捆机。
强强联手,推动通山农机走向全国
走进通山县南林工业园星光农机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目前产业园一期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刚刚签订完钢结构合同。”许巍介绍,目前园区正开足马力抓建设,争取今年将一期厂房建成。
去年4月22日,规划用地500亩、投资50亿元的星光通山农机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
产业园建成后,星光农机制造板块将搬迁至通山县,以星光玉龙为具体承载主体开展包括样机试制、设备及材料购置等相关研究工作,打造以星光玉龙为主体的售后、零部件云链服务体系。
“项目规划引进多种现代农机装备,主要产品有液压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和打捆机等。”许巍介绍,完成产业和产品线转移后,有利于构建以通山玉龙为中心的全国智慧农机与现代农业产业策源地、行业高地。
面对新的发展目标,许巍表示,将以国家战略为核心,瞄准大型、精准型和智能型农业机械,打造中部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配套功能最完善的一流现代产业园,推动农机产业向全国发展。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姣)